一年赚6亿,市值200亿,“榨菜之王”是如何炼成的?-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徐艺婷
最近,水果零售价涨势凶猛,很多人感慨,“距离水果自由越来越远了”。
实际上,相比水果肉眼可见的涨价,榨菜这种不起眼的食品,也在悄然之间提高售价。
记者发现,国内最大的榨菜企业——涪陵榨菜,如今的产品出厂价距离2011年已经翻番。2018年,它的毛利润率达55.76%,净利润率达34.57%,均创历史新高。
这背后,稀松平常的榨菜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
涪陵榨菜的前世今生
1898年,商人邱寿安定居涪陵,并雇长工邓炳成。后者以当地青菜头做试验,制成特种腌菜。因在制作过程中,“用木榨挤压”这一道工序尤为重要,是名“榨菜”。
一百二十年过去,一包包不起眼的榨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稀松平常的物品。
鲜为人知的是,均价不过两三元的榨菜,却撑起了一个市值200多亿的榨菜帝国。
2010年,重庆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成为全国酱腌菜行业首家上市企业。
2018年,涪陵榨菜营收19.14亿元,同比增长25.92%;净利润同比增长59.78%达到6.6亿元,超过了一汽夏利这家车企,也超过了拉芳家化这家日化公司。
这一年,它的股价最高探至30.78元,市值蹿上230亿元,超过了七匹狼、周黑鸭等公司。
8年,净利润增长1100%
在营收和净利润之外,有几个数字值得注意:涪陵榨菜的有息负债为0,这说明它的财务稳健且现金流充足,没有加杠杆经营;预收账款1.6亿,占营收的8%,应收账款785万,占总资产的0.26%——这体现了它对下游渠道商的强势。
强势的底气,来源于巨大的市场份额。
中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涪陵榨菜在细分市场有着绝对的份额和品牌力,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口径)达50%至60%。“涪陵”早已成为“榨菜”的代名词。
榨菜之王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公开资料显示,自1898年后,邱寿安家一直致力于产品的改进与推广,涪陵榨菜名声渐盛。
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涪陵“大地牌榨菜”获得金奖。1970年,涪陵榨菜当选“世界三大腌菜”之一。2005年,它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涪陵榨菜的长成,也属于“老天爷赏饭吃”。
榨菜核心原材料是青菜头。得益于天时地利,青菜头在涪陵地区的种植面积占40%以上。这既意味着原材料质量的可控,也意味着成本优势。
青菜头
在历史的变迁中,四川省涪陵榨菜集团公司这家国营企业,继承了涪陵榨菜的品牌和经营。90年代末20世纪初,公司常年处于亏损状态。2010年上市后迎来高速发展。
公司一方面开发新品,砍掉份额小的类别;另一方面改造渠道,切分净销售,同时还在央视做广告,首次打出“中国榨菜数涪陵,涪陵榨菜数乌江”的口号。
上市当年,涪陵榨菜全年营收5.4亿,净利润为5500万元。此后连年增长,到2018年,当年的营收和净利润,相较于2010年已分别增长254%和1100%。
八年,这家长江边上籍籍无名的榨菜加工厂,蜕变为中国的“榨菜之王”。
三年五次提价:涪陵榨菜涨价的底气?
2018年,涪陵榨菜迎来了两项历史最高。其一,毛利润率达到55.76%;其二,净利润率达到34.57%。
这个局面主要得益于: 十余年来涪陵榨菜坚持不懈的一件事儿——量价齐升。
涪陵榨菜董事长 周斌全
在“增量”方面,涪陵榨菜不断扩大自家疆域。这其中有主动开拓,也有客观助力。
主观上,公司采取“高成本+高价格+高毛利+精品运行模式”,挤压对手。具体来讲,涪陵主动汰换低端产品,研发中高端产品,并制作榨菜礼品盒。
榨菜礼品包装
客观上,正值榨菜等快消品行业转型升级,在环保等严监管环境下,行业向品质化转变。市场洗牌后,对涪陵这样的品牌企业而言,平添了一部分客户;对客户而言,从购买小作坊的榨菜转向知名榨菜,又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消费升级。
“增量”不遗余力,“提价”也不例外。公开参考记者发现,过去三年,涪陵榨菜已经提价五次。
其中,三次是明着调,变在价格上。
2016年,上调11个单品的产品到岸价格,提价8%-12%;2017年,上调9个单品的产品到岸价格,提价15%-17%。2018年,上调7个单品的价格,提价10%。
另外两次是暗中调,变在包装上。
2017年第四季度,将脆口榨菜包装由175克调至150克,主力榨菜包装由88克调至80克,售价不变;2018年年初,将88g榨菜包装减为80g,175g减为150g,折算后平均提价幅度达10%。
榨菜属于低价快消品,消费者对提价并不敏感,因此量价齐升,并行不悖。截至2018年底,自称“拥有行业定价权”的涪陵榨菜,产品出厂均价已经较2011年接近翻番。
三四五六线的榨菜升级?
2019年一季度,涪陵榨菜销售增速放缓。对此,这家公司如此解释:“因为2016、2017年销售增长过快,导致渠道存货较大,去库存使一季度的动销减弱。”
看看涪陵榨菜的过去,即便不替它担心,也会产生疑惑:未来的增长点在哪?
过去几年,一二线城市的榨菜行业的消费升级近趋完成,难有显著增量;涪陵榨菜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行业的半壁江山,大幅提升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短时间内也没有提价的余地——再不敏感的消费者,也架不住如此频繁的提价。
如何应对看似瓶颈的未来?
涪陵榨菜表示:“仍然看好产品在二、三和四线市场的增长,同时也将产品纳入新零售渠道。”
这段话里,包含了两种解法。
第一条路,瞄准低线城市的消费升级。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消费品牌下沉低线市场,既是大势所趋,也成为行业共识。涪陵榨菜试图通过扶持经销商,建立覆盖全国三、四线城市的销售网络,推动产品下沉,从中开拓新的增长空间。
第二条路,新零售。涪陵榨菜在2013年入驻天猫,此后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还将在一二线城市抢占外卖、生鲜、航空、高铁等新的消费场景。
在新路径下,均价两三元的榨菜是否能让“榨菜之王”的地位更稳固一些?
编辑 杜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