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对话李克强:推动跨境电商 用互联网思维轰开突破口
文/李鹏博
2015年4月1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座谈会邀请了10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李克强与他们充分互动,问题直指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关键点。其中,作为“互联网+传统外贸”的跨境电商,被多次提及。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应邀出席。他向总理提出了四项政策建议,其中一项为:“推动跨境电商,用互联网思维轰开突破口。”可见,吴晓波老师对跨境电商极为推崇。
身居杭州的吴晓波坦言,其并不看好当今的自贸区模式,而更青睐杭州正在展开的跨境电商试点。要知道,自贸区是李克强亲自推动的一项深化改革的大政策,被总理寄予厚望。那么,吴晓波老师的观点有道理吗?
我们认为,吴老师的观点既对也错。
杭州正在开展的跨境电商试点,确实值得青睐。2015年3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杭州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以周边制造业集群和阿里巴巴等各大跨境电商平台为依托,通过“一区三园”的布局,杭州在跨境电商方面拥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尤其在进口这块,杭州不仅拥有天猫国际、网易考拉海购等本土进口电商平台,而且引进了京东全球购、亚马逊、苏宁海外购等巨头,可谓“巨星云集”。此外,从跨境电商本身来看,其用电子商务来颠覆传统贸易,不仅是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商业创新,更是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杭州,作为中国第一个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也是首批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之一,有机会在进出口通关方面实现制度的突破,并将该创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因此,我们赞同吴晓波老师对杭州跨境电商试点的看法。
然而,吴老师将杭州的跨境电商试点与自贸区模式进行对比,我们认为并不妥当。自贸区和跨境电商试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贸区是中国经济的试验田,包括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而跨境电商试点针对的仅仅是贸易服务。虽然自贸区和跨境电商试点是两项不同的政策,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自贸区包括了跨境电商试点。原因如下:(1)上海是当前唯一挂牌的自由贸易实验区,该市的跨境电商试点项目完全落户于自贸区;(2)在马上就要挂牌的天津、福建、广东自贸区中,均包含了跨境电商的试点区域。因此,自贸区涉及面更广,其包括了跨境电商试点,二者不具可比性。实际上,杭州此前申报的方案名称是“网上自贸区”,李克强总理在调研后认为概念不够准确,最终更改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可见,拥有北大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克强对此看的非常清楚。
撇开这点纰漏,我们非常赞同吴晓波老师对跨境电商的解读:“用互联网思维应对全球化,是外贸体制改革中的互联网+试验,跨境电商的试点有机会在关、税、汇、检等通关政策上实现简政放权、提高效率,达成真正的制度创新。”
此外,吴老师还谈及了中国制造问题,其建议到:“鼓励品牌外销,摆脱中国制造低端化形象。”
根据吴老师提供的数据,在欧美主流市场的白色家电销售中,中国制造的比例高达50%,可是中国品牌的比例只占3%。作为跨境电商和传统贸易的从业者,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品牌化对于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性。相对于传统贸易,跨境电商更能有效促进品牌国际化,其中的突破点有两个:
-
借助跨境电商打造产品品牌。
在传统贸易中,老外把持销售通道。对于国外进口商或经销商来说,其不可能费心尽力去打造一个中国品牌;对于中国的出口商来说,也难以突破文化、地域等限制去异国他乡斥巨资塑造品牌。然而,在跨境电商中,不管是主流的速卖通、eBay、Wish、亚马逊,还是区域性的Trademe/Lazada/Ozon,都为中国产品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国际品牌塑造平台。中国人不需要走出国门,就能直接接触到国外的终端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跨境电商平台,借助网络营销,中国商家在销售商品的同时,也有可能打造出一系列的国际“淘品牌”。在这方面,消费类电子品牌Anker就是典型案例。
-
借助跨境电商构建渠道品牌。
在传统贸易中,中国人构建自己的渠道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中国的出口商,为了拓展美国市场而跑去美国开设连锁零售店。然而,在跨境电商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渠道品牌的崛起。阿里巴巴打造的速卖通(AliExpress),在经历5年的发展后,已成为巴西、俄罗斯、土耳其、西班牙等国家的主流购物网站,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国际电商渠道品牌。此外,兰亭集势、DX、FocalPrice等独立站立足于渠道构建,正在努力发展成为具有更大影响力的国际渠道品牌。
由此看来,吴晓波老师向总理提出的关于“品牌外销”的建议,也可以通过跨境电商解决。
虽然,当前的跨境电商还存在不少痛点,构筑一个国际品牌也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我们坚信,“互联网+传统贸易”带来的变革,必能带动中国制造的升级,帮助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型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
(编辑/天下网商 E—Linda,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