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寒冬下,百果园果多美合并前途几何?
转载自 微信公众账号:新农堂
2015年11月19日下午,百果园与果多美在北京召开并购重组新闻发布会,宣布双方将会以注资、换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重组后将采取双品牌的运营策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将兼任果多美公司董事长,果多美创始人才金涛将出任果多美董事兼百果园首席战略官,全时便利店前总裁张云根出任果多美董事总经理。业界本认为百果园进入北京市场后,会激烈“火拼”果多美,所以合并消息一出让人大跌眼镜。
这不得不让我想起来今年以来的几次著名公司合并案例:优酷与土豆,滴滴与快的,美团与大众点评……资本寒冬到来,这些原本都是死对头的公司,放弃竞争形成合作,其背后无不是资本利益的推动。话说,是不是国内的风险投资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并购前,百果园和果多美“雄踞南北”
百果园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水果零售连锁企业,始创于1997年,在2001年正式成立公司,是一家集果品生产、贸易、零售为一体的水果专营企业,旗下有水果特许连锁专卖店、水果种植基地、水果电商平台等。2008年12月推出网上电子商务销售平台。2015年百果园已发展超过1000家连锁店,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100多个水果种植基地。2015年8月初进军北京市场,并在2015年9月获得由天图资本领投的4亿元人民币。
13年来,百果园在全国19个城市开出了1200多家门店。
百果园进军北京,这场“南果”与“北果”抢夺市场大战拉开序幕。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然而,百果园的胜算似乎也没有想像中的大,进军北京,百果园有一堆问题尚未解决。由于未建冷库,所以百果园店内80%的水果都靠上海和深圳运输,供应链成本极高。虽然收获4亿的投资,余惠勇还是低调的表示,百果园与北京本地水果连锁超市还谈不上竞争,只是共生共存,把市场做大。
2009年6月,果多美果品超市正式开门营业,开始进军水果、干果销售市场。果多美以苹果、蜜橘、草莓等当季常见水果为主打产品,同时还拥有自己的采购团队和营运团队。自营团队为消费者健康、安全的果品购买提供了保障。果多美在生鲜水果经营方面以严格控制损耗成本为盈利法则。据了解,果多美要求水果的损耗严格控制在1.5%-3%。此外,果多美门店一般开在居民区和交通枢纽附近,能够满足消费者快速购物的需求。开业近5年,果多美成为了北京市场规模最大的水果连锁店,门店覆盖北京近百个重点社区和商圈。
作为北京市场区域的龙头,果多美在大店超市运营管理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这与百果园的精品小店模式形成差异化和互补,这也是双方彼此看重并走向并购重组的重要原因。
面对共同的敌人——生鲜电商,对手成为朋友
近几年来,零售企业中比较流行的玩法就是注资和换股,譬如大润发和欧尚,以及后来的华润万家并购乐购,都是采用相互持股的方式。谈及并购重组目的,余惠勇表示:“主要目标是要打造中国水果企业的航空母舰,进军国际市场”。早在2008年,百果园就开始试水生鲜电商,与果多美的并购重组,是否能有效击退物流、冷链、损耗等众所周知的“拦路虎”,我们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至少双方在零售渠道以及上游供应链、客户群体、销售品类等方面将实现更强的优势互补,以合作代替竞争,重点合力开发北京市场,进一步探索O2O模式的生鲜电商新玩法。
对于融合后如何运作,张云根表示:“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通和聚合两家公司的前端和后端,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在前端,首先要打通两个品牌所代表的消费群体,即一卡购物;在后端,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保证分级、仓储、物流处于最佳状态,以降低运营成本,让更多的人吃上更好的水果。
对于此次并购融合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鲁芳校表示:“此次并购对于果品行业甚至是生鲜行业将产生深远影响,果品行业的竞争由区域性的竞争走向跨区域性竞争,由经营管理的竞争走向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没有实现跨区域发展的企业,没有产业链上下游优势的企业必将会被整合,行业整合的大幕已经开启。”
几点猜测:
- 一个在南,一个在北,你说要打通消费群体,形成一卡购物,会有多大效果?仓储与配送端也挺难,毕竟在同一个城市里,一家是80分,一家才8分,怎么合作?
- 联合形成对上游大型基地的集采倒是可能,但是凭这两家的规模,集采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还有空间吗?
- 两家公司合并,总有一位创始人需要渐渐隐退(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一个公司不可能有两个命令的道理)。两位创始人,一位成为董事长,一位成为了董事,明摆着是谁拿了谁的钱收购了谁,谁做累了谁退休了的意思。南北方公司文化本身具有很大的差异,两位创始人不同风格,运营团队是否能得兼容?!
- 两家共同在面对的敌人,其实并不是来自电商的竞争,而是消费者习惯的改变。是否能够顺应改变,不是合并重组所能决定的。
- 归根究底,背后有资本力量的推动,最终总是要在资本市场变现的,有了钱之后能干的事情就很难想象了,拭目以待!
(编辑/ 陆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