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垂直电商该怎么转型?-天下网商
文/邓痕痕
近两周,礼物说的创始人温城辉做了几件事。他宣布要花一亿打造“礼物说匠人孵化器”;他成立广州分公司,用两天时间招募了 30 个“匠人”;他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内部信,宣布裁员。据 36氪了解,这次一共裁员 50 人,并且还会持续。
礼物说是在移动电商的红利期发展起来的,曾在 8 个月内获得 2000 万用户,创办第一年交易额突破 10 亿元。但是从 2015 年下半年开始,超级 App 对流量的垄断让“小而美”的电商平台处境艰难。在与36氪的采访中,温城辉毫不掩饰对过去一年“不作为”的后悔:“明明是年轻创业者,却不够敏感,曾经一起拼命的员工都呆在一个舒适区里。”
那么,现在要如何求变?两个方面,业务模式和人事架构。
像打造“10万+”一样打造“百万单品”
以前,礼物说做的是平台,现在则要做优质微信自媒体的内容+商品提供商。温城辉认为,这样做基于两个判断:第一,像可口可乐这样的超级品牌很难再出现了,消费者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所以他们可以持续不断地打造新品牌,在一定的周期内进行销售;第二,用户往哪走,他们就往哪走,现在用户在微信上花大量时间,并且微信已经有不少优质自媒体,销售商品的基础设施很完善,缺的是好产品。
当然,不是什么产品都可以“持续不断地打造”,产品本身必须容易做,也就说供应链要简单,同时要具有创意,即用高附加值吸引用户。因此,文创产品、节庆礼品、特色食品,都是非常适合的品类。去年,礼物说内部已经孵化了 7 个不同的品牌,其中36氪报道过的零食盒子“味蕾之诗”,年销售额超过 1500 万元。
每个品牌,都会被赋予相应的故事。比如独立文创品牌“言仓”做了一款笔记本”万物声“,讲述了一个男生逃离大城市,记录下海潮、水鸟、林风等各种自然之声的故事。拟人化、互动化的产品被分发到二十个文艺、生活类自媒体,上线两个月单款销量超过百万元。
就像自媒体人去创作”10万+“一样,每一个”百万单品“,也能通过创意和相对标准化的流程被打造出来。
现在,这些品牌不再由礼物说内部孵化,而是公开招募匠人打造,具体如何操作,后面会详细讲。按照温城辉的设想,每年推出 100 个品牌,每个品牌平均年销售百万元,总营收至少能达到一个亿。而且,这中间很可能出现一两个像《秘密花园》那样的超级爆款。
做一个开放式的“匠人”协作平台
“匠人”是礼物说对这个计划参与者的称呼。每三个人一组,进行产品、供应链、市场方面的分工。这听起来和韩都衣舍采用的小组制有些相似,但是温城辉认为,本质上看,韩都衣舍的小组制仍在公司体制内进行,而礼物说要做的是开放式的协作平台,淡化“礼物说”本身的印记。这些小组和礼物说不是雇佣关系,礼物说为他们提供一定的资源和品牌背书,承担销售亏损的风险,而他们则主导品牌从诞生到销售的整个过程,最终获取产品营收 40% 的利润。
在温城辉看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共享经济,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由职业者,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释放出每个人的创意和精力。在单人即可完成工作的领域,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比如司机,直播,设计师,自媒体人。那么,需要多人协作的工作也可以以这个逻辑进行。
美国曾出现过这样一个共享创意协作平台 Quirky,任何人都可以提出 idea,任何人都可以去参与。这个平台最终没有做成,因为组队的方式太随意。礼物说希望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在开放平台和资源的同时,让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并且由平台对整个流程进行把控。比如,为了降低风险,所有产品采用预售模式,售出 1000 份后才正式投入生产(并且在过程中根据用户反馈调整)。目前的柔性供应链能让等待时间控制在 3-7 天,在强调产品独特性和附加值的前提下,这个等待时间是合理的。
礼物说广州“匠人”招募现场
这一次在广州招募的 30 个匠人一共分成 10 组,第一批产品将在 6 月上线。如果这次测试效果良好,礼物说将一共招募 100 个匠人。温城辉认为,第一批尝试的往往是不那么有经验的人,如果这事儿成功了,就吸引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人加入。
这种非雇佣,亏损由公司负担,盈利则共同分红的模式,在温城辉看来有两个意义。第一,当然是能吸引更多人来尝试这种模式,并且有很强的激励作用;第二则是让这个环节中的每个人都能受益。“我觉得公司制到黄昏了。在一个大公司中,不是一万个员工有多优秀,而是大家都在吃以前打下的红利。”
除了开头提到的裁员,以及匠人孵化器,礼物说还计划把更多公司员工转变成签约合作制。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