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搞定高考志愿填报 你信不信
【i天下网商注】高考派利用大数据做了两件事:降低信息搜索的时间成本,建立一套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匹配相对合理的高考志愿,让择校科学化。
文/天下网商记者 孙珊珊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已经来临,这几天高考已然成为热词,而在接下去的一个多月里,考生还将迎来不比考试简单的志愿填报。在分数之外,考生择校还受投档分数线、院校招生计划、考生个人人生规划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几年前,毕业于名校的黄荣明在帮助亲戚孩子填报志愿时发现,填报志愿真是一件力气活,光搜索资料就花了很长时间,更不用说具体到志愿的填报上了。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在填报志愿时求助于非专业出身的民间“高考咨询师”,例如文化程度较高的亲戚。而在教育行业内,一般有两种模式:公立学校退休的老师或者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相关咨询,收费三千至上万元一小时不等。两者目前都存在良莠不齐、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
“市面上也没有一款好用的帮助填报志愿的软件,更多的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询,然后主要通过分数来填报志愿,这是非常不科学的。”黄荣明发现,其实可以通过数据来建立一套信息检索工具,甚至是志愿填报系统来帮助考生智能匹配高校和专业。
另一层面,作为K12的最后一个关卡,高考择校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甚至可能影响考生的一生,所以家长愿意花钱;而相比其他垂直细分领域,高考填志愿需求强烈、频次唯一,这也决定了它的高客单价。在这样的契机之下,这位先后在雅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混迹十年的老兵萌生了创业的念头,高考派应运而生。
黄荣明认为高考派有机会占领高考择校市场,因为目前还没有出现一家明星企业来代表和支撑择校市场。他分析个中原因:首先,教育系统是比较封闭的,民营企业想介入没有资源,而公立学校又不愿意公开;其次,大的巨头一般不会做细分且低频的领域,而高考涉及的数据面很宽,数据量很大,这对有数据搜索经验的创业者来说是个机会。
通过利用大数据,高考派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降低信息搜索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系统,根据用户需求匹配相对合理的高考志愿,让择校科学化。
单枪匹马还是背靠大树
2015年5月11日,一岁零一个月的高考派决定放弃千里走单骑,正式投入好未来的怀抱,并与它旗下的高考网合并。好未来前身是学而思,由线下中小学培训机构起家,2013年8月19日正式更名为好未来,全新定位为“一家用科技与互联网来推动教育进步的公司”,试图实现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融合。
今年3月以来,好未来陆续收购了考研网、高考派,并于6月3日推出考研帮和高考帮这两个App。从这些动作足以看出,好未来正在打造一个覆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阶段的互联网升学服务平台。
据黄荣明介绍,目前很多同类机构都是区域性的,单枪匹马布局全国线的基本没有,营销手段一般是在线下召集家长开会。为了改变这一产品思路,高考派做出了这个决定,利用好未来线下各个分校团队的力量,将自己推向全国。
黄荣明认为,作为一个重度垂直领域的产品,高考派用户频次很低,不适合长期独立存在,却很适合在整个教育产业链条中发展。
现阶段的高考派正作为高考内容提供商之一,与一些大的搜索平台进行合作导流。据统计,并入高考派的高考网目前日均浏览量达到400万次,独立访客达68万人,单天峰值超过2000万人,对高考派也有明显的引流作用。通过市场调研,黄荣明发现用户对移动端产品的需求很大,学生群体的手机普及率达到了60%左右,因此他想通过开发移动端产品全面抓住学生群体。
就在高考前一个星期,高考帮App正式推出,短短 3天时间就达到了20万的下载量。这款新产品定位为免费且较轻的高考志愿服务和高考资讯服务平台,不涉及具体的填报志愿服务流程。
重构录取判断标准
“每年的分数和招生计划浮动很大,高考政策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历年分数线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衡量标准。”黄荣明一直在强调这句话。他认为,基于位次的排名进行录取预测相对靠谱。比如2014年清华大学在天津市招收前几名,相对来说这个名次历年比较稳定,再跟每年的招生计划进行匹配,便能进行精准预测。
记者在高考帮App上分别输入600分、北京、理科这几项指标后,获得了约20个匹配大学结果,并按照录取概率大小排序。在相同的录取概率下,App会根据大学排行榜优先推荐好的大学。
录取概率是后台将分数折算成当地的排名,并参考今年当地各个大学的招生计划换算而来的。这里所说的“大学排行榜”也与一般意义上的有所不同,它不以学校论文发表数量、博士数量等为评判依据,而是依靠大数据做大学录取难度的排行。
高考录取具有很强的区域性,考生只存在同省竞争,因此每个省份会有不同的榜单,同一个大学在不同省市存在不同的难度系数。以黄荣明的母校吉林大学为例,这个在武书连大学排行榜中经常排在前十位的名校,在南方省份的录取难度排行榜上却相对靠后。原因在于南方人对地域要求比较高,对北方高校的认知度不够。
“从本省考生的角度出发对全国高校进行排名,对考生有更强的针对性和直接的借鉴意义。”黄荣明告诉记者。的确,纯粹的学术排行并不能兼顾区域的差异性,在志愿填报时只能作为判断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维度。
数据结构化、精细化
这是“数据+”的时代,高考派志愿填报服务的核心也来自于数据。
黄荣明介绍,高考派的核心数据主要来源于各省的教育部门,此外还会与30多所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建立共享平台,高校可以修改、更新相关信息,在高考派审核之后实现数据的时时共享。
基础数据即每个大学及其专业在各个省市招生、录取的数据,包括分数线数据、位次数据、就业数据,甚至能精确到大学的开设课程、排名等。
高考派采用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绝大部分专业介绍都以文本的形式出现,高考派对其进行拆解,以数字的形式储存在数据库当中。”黄荣明告诉记者,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对数据进行自由组合,在场景需求的展现程度上更加丰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比如考生想要了解某个大学某个专业的就业情况,高考派只需调取该专业毕业生毕业三年以后的平均薪酬、人事调动等数据加以呈现即可。
这就涉及对数据建模,也就是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形成相应的产品。以高考派现有的产品为例,套餐是根据院校或者专业填报志愿的系统性方案,专项则是针对某一需求的方案,如同分去向查询、目标大学评估等。这些产品报告中的数据,皆来源于与用户需求的匹配。
除了要避免因为考生判断失误造成滑档的情况外,高考派还要在分数与院校、专业进行匹配的基础上,参考个人就业期望、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精准匹配。这就更加考验了自身的数据精细化处理能力。
填报志愿是在短时间内做出重大决策,需要慎之又慎。高考派在一个志愿填报套餐中会提供六次填报机会,一次填完之后便会针对每一个选项进行评估,测算录取概率,判断整个志愿结构是否合理,之后考生可以参考评价并返回修改。如果屡次出现志愿评估不合理的情况,黄荣明认为这样的考生可能面临考分比较尴尬的问题,前期的数据精确度也不足以覆盖志愿意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介入两个小时的线下人工咨询。
深耕服务链
目前高考派有8个收费项目,分别是两个套餐+六个专项,收费均价2000元左右。这是高考派主要的盈利来源。
接下来,高考派会围绕“高考”深耕服务链,拓展业务线,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在9月高峰期过后推出大学生活介绍、就业排行等增值服务;其二,将用户范围扩大至高一、高二的学生,为他们备考提供相应的产品服务,培养用户忠诚度。
黄荣明告诉记者:“使用频次不高、峰值比较集中的产品很考验数据整理和系统支撑能力,把高峰去中心化,拉动波谷月的需求量,往前或往后延伸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是未来高考派想做的事儿。”
编辑/俞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