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矿的手拨起琴键,浙江这个小镇包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钢琴-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摘要:闻孝笑不再是矿老板了,所幸,他还是钢琴厂老板。

天下网商记者 李丹超

浙江德清洛舍镇,常住人口不足两万,年产钢琴超过4万台。

在中国,这是一个令人惊叹却又司空见惯的现象:舞台上演奏着复杂音律的乐器,背后“靠山”或是一个村、或是一个镇,关键词无外乎“泥腿子”和“绝处逢生”。

这是1985年的上海,大多数楼房还是五六层,但是镜头深处已经有大楼在崛起,马路上车辆不多,显得尤为空旷,商店里,橱窗最显眼处的时髦产品正在挑逗人们的欲望。洛舍人王惠林走在街头,看着眼前这座物流横流的城市,他很快找到了商机。

洛舍人、钢琴和电商平台1688的故事,也从这里开始。

“第一架钢琴做出来的时候,我还在盖房子”

跟着导航找“德清洛舍咪都钢琴厂”,汽车开进了一个小村庄。七拐八绕之后,会到达一处厂房。

厂房的年纪,该有30多岁了,跟洛舍钢琴年龄相仿,80后

1985年,一个叫王惠林的洛舍人去了趟上海,回来以后,他决定做钢琴。洛舍人无法理解:哪有农民做钢琴的。后来的采访中,王惠林透露,是看到了上海街头排队买钢琴的一幕:摆明了供不应求,不试试怎么知道洛舍行不行。

王惠林的执行力很强,高薪请来四位上海钢琴厂的老师傅,那年10月,洛舍产的8台“伯牙牌”钢琴问世,业内专家一看,不得了,比很多大牌做得还牛。就这样,中国大陆第5家钢琴制造厂——湖州钢琴厂在德清最小的乡镇出生了。 

开矿的手拨起琴键,浙江这个小镇包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钢琴-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伯牙”牌钢琴历史图片

那个时候的闻孝笑二十来岁,正在给村里人盖房子。虽是靠力气赚钱,养家糊口没啥问题。但到了三十多岁的时候,他的想法变了,光有点养家糊口的本事可不行,用现在的话说“得想办法走上人生巅峰”。闻孝笑去承包了一座矿山,也确实“走上了人生巅峰”:上个世纪90年代,人均月收入不足千元,他一年能赚一百多万。

闻孝笑当矿老板最舒服的那几年,洛舍有了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场,空气中的粉尘像极了北方春秋的沙尘暴。也是在那几年,洛舍虽然出现了单独生产钢琴榔头、机芯、键盘、外壳等配件的企业,但开矿的轰隆声盖过了钢琴的风头,还把不少做钢琴的人变成了矿老板。

直到1995年前后,“伯牙牌”钢琴因为改制问题停产,一批湖州钢琴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出来自立门户,洛舍的钢琴产业才开始突飞猛进。

一家湖州钢琴厂,经历开枝散叶,变为多家钢琴企业。

开矿来钱快,这让闻孝笑从没想过自己会去做钢琴。2000年初,朋友开钢琴厂来叫他时,他也只是奔着义气入了伙。但让他没想到的是,2009年,洛舍所有的矿都被关了。

闻孝笑不再是矿老板了,所幸,他还是钢琴厂老板。

一个产地,两种命运

莫姚俊是闻孝笑的大女婿。最近,他管理的阿里巴巴1688上的店铺,收到了两个国际订单:来自加拿大和博茨瓦纳。

国际订单对“洛舍咪都”本不算什么大新闻,但对“海伦凯勒”牌钢琴,意义不同。闻孝笑家生产的钢琴一半是给国际大牌贴牌,另一半,才是自家的品牌。

自家品牌有两个,身上的光环却极为不同:一个注册地在英国,被包装成“贵族”,售价颇高,看不出一点洛舍的影子;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没有“华丽出身”,纯洛舍制造。

2013年6月,洛舍对最大的砂村矿区下手,拆除了第一套石料机组。那年夏天,莫姚俊被老丈人勒令辞掉工作回来帮忙照看钢琴生意。

这个出生在隔壁镇的小伙子,对钢琴实在一窍不通,刚巧镇里请了位韩国的调音师来,莫姚俊拜师学艺,整整两年。两年以后,27岁的他不仅成了生意场上的好手,也成了一名专业级调音师,“钢琴调完音我都要听过的,自己会才能知道究竟做得好不好。”

“海伦凯勒”,就是莫姚俊的作品。

洛舍,钢琴企业超过40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但除了几个大品牌,大部分的钢琴企业无外乎两种情况:或是专门为大牌做贴牌生产,或是搞一个洋品牌做。

“本地工厂卖出去没什么名气,大家就在香港、英国等地独立注册一个公司,这样一包装,价格卖得高了,买家也买账了。”但莫姚俊跟闻孝笑有点死脑筋,决定还是要做一个洛舍的品牌,“民族品牌”。 

开矿的手拨起琴键,浙江这个小镇包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钢琴-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闻孝笑的小女儿在弹奏自家的钢琴

2017年,他们创立了“海伦凯勒”,莫姚俊说,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他就想好了名字,想让学钢琴的学生们,也能有海伦凯勒这样顽强耐久的毅力。

同一年,莫姚俊还做了件事,把钢琴放到网上去卖。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因为单价高、运费高、体积大,很少有人会在网上买钢琴,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莫姚俊决定试一试。他在1688开了店,只卖“海伦凯勒”牌钢琴,没想到第一个月,订单来了。

大部分的买家留言里都提到了“高性价比”,他们并不知道,这家十几岁的钢琴厂已经经历了多少大牌钢琴的磨砺,早已精良与业内。 

开矿的手拨起琴键,浙江这个小镇包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钢琴-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莫姚俊(右)和油漆组长探讨钢琴外壳涂漆

每台“海伦凯勒”出厂前,都比其他钢琴多一道程序:过一遍莫姚俊丈母娘的手。这位十几年钢琴制造工龄的检验师,财务自由后仍然亲自上阵,每一台钢琴她都要细心打理一番才敢放心交货。

泥腿子和“乐器之王”

95后施霞鑫是“洛舍咪都”最年轻的员工,他是一名钢琴调音师。

偌大的调音车间里,施霞鑫左手不断按压琴键,右手拿着一把扳手拧来拧去。他的脸上出了不少汗,但表情依然严肃高冷,让人不敢打扰。直到开口说话,这个24岁的小伙子才展现出与他年纪相衬的特质:逗逼。

“学调音啊,我爸让我学的。”洛舍人前一轮的发家致富靠开矿,后一轮就可以说是做钢琴了。大部分在钢琴厂上班的工人,月薪都在一万以上。施霞鑫的父亲一直在钢琴厂工作,他早谋算好了,就等着儿子毕业,让施霞鑫跟着厂里的调音老师傅学调音。 

开矿的手拨起琴键,浙江这个小镇包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钢琴-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施霞鑫每天都要站立十个小时以上

调音不是个轻松的工作,一台钢琴,要经历一次拨音、四次粗调和一次精调,才算走完调音流程。施霞鑫干活的时候,全天站立,十几个小时保持同一个姿势,那只不断按压琴键的手看上去随时有抽筋的危险。“耳朵啊,已经听到麻木了。”

一个是几乎依赖自然条件过日子的泥腿子,另一个则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300多道工序和8000多个配件的“乐器之王”,当洛舍人用开矿的手摆弄起琴键,这双手在岁月的年轮中不再粗糙,变得纤细且灵巧。

47岁的杨利英,是“洛舍咪都”最有资历的员工,她的工作是机械整理。

“她的手一摸就知道哪边高哪边低了,速度非常快。”同行的摄像大哥忍不住惊叹,莫姚俊告知,这个活没个七八年的经验做不下来。 

开矿的手拨起琴键,浙江这个小镇包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钢琴-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完成一台钢琴的机械整理,普通女工需要三个小时左右

杨利英最早做的,就是“伯牙”牌钢琴,从学徒开始,二十多年工龄。如今她的手艺,洛舍镇上几乎没人可以比得上了。

“以前整理一台要两三个小时,现在一个多小时吧。”机械整理过程中最需要细心,耐得住寂寞,按照杨利英的速度,她经手的钢琴超过了两万台,带出来的徒弟,好歹也有几十个了。

在洛舍,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制造专家,有一批批培养起来的当地老师傅,还有更多一代代继承衣钵的年轻人。莫姚俊说,他的同学大部分都去做钢琴了,并且这几年洛舍钢琴规模渐渐辐射开去,隔壁四五个镇,做钢琴配件和做钢琴整机的都有。

这两年,闻孝笑又捣鼓了一个钢琴外壳厂,交给小女婿去管理了,钢琴总装和销售交给莫姚俊。“洛舍咪都”,已经能自己生产一台完整的钢琴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