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时做1个宝贝,4年卖到4皇冠,曾经一个人的淘宝店做了什么?-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摘要:短短四年,“王的手创”从一个人的淘宝店,扩张到了如今20多名全职员工、1000多名绣娘的规模,年销售额则从几万提升到了近千万,店铺粉丝数超过了30万。店主王丹青说,通过纯手工刺绣和原创设计,试图去构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文/天下网商记者王佳健 实习生 薛欢
编辑/陈晨
走进王丹青位于杭州下沙某创意园的工作室,简直就像进了一个刺绣展览馆。
墙上挂的,桌子上摆的,沙发里堆着的,无不是形形色色的手工刺绣产品,像鲸鱼公仔、双坠鸳鸯车挂、手织布鸡偶抱枕等,最显眼的是一副被装裱起来的印着龙凤的装饰画。
“这是苗绣。”王丹青说,很老的物件。
2013年,王丹青创立了主打原创纯手工刺绣的淘宝店铺“王的手创”,随着团队的壮大, 这已经是她们换的第四个工作室。
“纯手工”、“刺绣”几乎就是古朴的代名词,但在王丹青的手里,传统技艺摇身一变也成了时尚宠儿。基于纯手工、原创的产品设计理念,王丹青从刺绣这门手艺出发,开发了诸如项链、胸针、福袋、香囊等时尚饰物,颇受消费者青睐。
从小众的手工产品出发,力求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小众产品大众化”的“王的手创”让王丹青完成了爱好变生意的梦想,但这背后透露的又是一种新的消费趋势。
产能不足,深入苗寨找绣娘
王丹青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间艺术设计专业,之后又进修了时尚珠宝首饰设计。
在校期间,她就在寝室床位的小桌子上捣鼓手工,试着做了几个小玩意儿后,她就想着何不放到淘宝上试试有没有人愿意买?于是自己做模特,拍商品图,折腾着传到了淘宝。结果,很快就卖掉了,这让她兴奋不已。
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就此开始创业,而是选择了潇洒的旅居生活,有时,她就躲在家里埋头做设计,有时则干脆踏上旅途,借着寻找传统手工的目的走访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的数百个手工艺乡村,体验采风,拜师学艺。
直到2012年年末,旅居北京的她注册了名为“王的手创”的淘宝店,辗转流浪的她希望用传统的刺绣技艺去表达现代生活的饰物美学,淘宝成了她向世人呈现内心想法的一个窗口。
回忆那段生活,王丹青慨叹,这几乎就是一个人的淘宝店, 设计、制作、进货、客服、拍照、打包……无一不是亲力亲为。
与刺绣打交道的过程中,王丹青结识了她现在的丈夫饶勇。2015年初,饶勇加入“王的手创”,这时候,走过原始积累阶段的店铺需要实现公司化运营。但问题症结在于,纯手工制作与批量化生产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怎么办?
王丹青透露,别看耳环、项链、胸针这些东西小,背后却是惊人的工作量,拿设计来说,除了考虑形状、图案在内的创意,还要考虑刺绣涉及的多色彩搭配叠加。她算了一下,平均每个宝贝仅绣制就需要4.8个小时,而一人一天最多只能绣2-3个。
所以,独立完成制作显然不切实际,培训新人投入成本又很高。最终,两人来到了苗绣的发源地——黔东南,寻找那些曾经给他们创意滋养的绣娘,并以计件工资的形式,邀请她们加入到手工刺绣的队伍。
如今,这批绣娘的队伍已经达到了1000多人,年龄层次主要集中在40-50岁,为了便于管理,两人也在当地建立了管理团队。
让王丹青没有想到的结果是,两年来,绣娘解决了公司的产能问题,而他们也在无意间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解决了90多户苗寨家庭的收入问题。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王的手创”在售的产品也分现货和非现货的区别,除了产能的原因外,其中部分商品在苗寨完成刺绣后,还需要发回杭州的工作室,完成珠子、挂绳等小饰品的制作。
老手艺和新IP
苗绣是一种古老的手艺,图案上有简单的方形、菱形、三角形,也有复杂的龙纹、凤纹、麒麟纹,针法上则有绣、插、捆、挑等丰富的形式和多样的组合。它独特的地方在于,虽没有苏绣写实还原度高,但想象奇异,色彩对比强烈,大气之下不乏古朴质感。
不过,听起来极富创造力的这种工艺目前多半被绣娘们用来制作肚兜、服装等生活用品,将工艺进行商业化开发的路并不好走。而且,单纯的描摹图案、产品,也无法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
王丹青从一开始就决定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美学相融合,在保留刺绣工艺、材料的基础上,她也会在图案设计上寻求苗族蜡染图案、民俗装饰画、西方壁画之间的融合,同时加入时尚元素。
翻看“王的手创”的淘宝店铺可以发现,这些产品虽然是传统刺绣,但确实又很年轻化,比如,十二生肖系列产品中,十二生肖被设计成了“大头娃娃”样子的小动物,每种动物都被绣上了不下五种颜色。
但让王丹青真正觉得店铺火起来了是与热门IP的合作。
比如,在2016年,“王的手创”通过阿里鱼获得了国博的馆藏文物C型玉龙的IP授权,最终设计出一个单面刺绣的玉龙项链,它更像是Q版的玉龙,定价149元还颇受消费者喜欢,光评论就有数百个。同样的,玉凤佩、青玉龙形佩、海晏河清尊、人面鱼纹彩陶盆等十多个文物精品也都有相应的刺绣产品。
而在《大鱼海棠》热播期间,“王的手创”跟进研发了对应的电脑包、挂件、发圈等产品,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十多万元,店铺也因此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在目前“王的手创”销售的产品中,还可以看到《你的名字》、《大护法》、《熊出没》这类动漫IP的存在。饶勇透露,与IP合作既有热度,又有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加之丰富的传统元素,已经是“王的手创”最大的一个方向性的收益线路。
“IP本身不是万能药,最重要的还是设计师如何将IP特征与产品完美结合,这样才能受到顾客喜爱。”王丹青透露,他们在选择IP合作时会从产品出发,考虑IP与产品的相融性。例如,根据《大护法》的形象特征,他们设计了一款香囊,整体看,就像是一个大护法玩偶。
除了IP之外,让“王的手创”充满现代感的还有依托于苗绣而做的产品创新,品类上,苗绣原先的载体是服装、肚兜等,而“王的手创”则从配饰和日常生活用品入手,推出了车挂、项链、胸针、口罩等贴近生活的小物件。他们也推出了DIY材料包,月销量可以达到千件。如王丹青曾在宿舍做手工一样,市场对DIY材料包的需求潜力巨大。
创始人:王丹青
抓住粉丝,经营的是人心
目前,“王的手创”在售的纯手工类产品价格并不低,比如,大护法驱蚊香囊的价格92元,生肖挂件的价格49到86元一个,C型玉龙的价格则要149元。
单价不低的小众商品,如何让“王的手创”淘宝店做到了4个皇冠,店铺粉丝数超过了30万?
王丹青说,通过纯手工刺绣和原创设计,“王的手创”试图去构建一种生活方式。
刚开始,品牌的受众人群基本是20-30岁左右的女性,因为不喜欢撞衫、撞首饰,也因为个性化诉求,她们喜欢用“精致而特别”的产品来装扮自己。
“产品新颖、独特、有颜值,这或许是现代人对手工的一种情感寄托。”王丹青总结说。
7月份,作为108家神店之一,“王的手创”参加了第二届淘宝造物节,通过微信,他们向粉丝发出了一波门票,其中一个男生让王丹青印象深刻。他连夜从武汉坐火车到杭州,然后义务为观众讲解“王的手创”的产品,直到晚上保安清场。“他比我们自己还清楚产品。”王丹青开玩笑说。
基于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王的手创”确实培养了一波忠实用户,在内容电商如火如荼的商业环境里,是否可以借助内容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
王丹青透露,他们确实有通过映客直播、淘宝直播等线上活动与粉丝频繁互动,除了像分享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也会直播去贵州见绣娘的过程,甚至是直接把王丹青的旅行拿来做直播。
他们也运营着一个同名的微信公众号,不定期推送手工刺绣相关的图文介绍,或是品牌活动,但是不温不火,饶勇透露,这也是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从单线的产品设计提升为全品牌的内容化运营。
目前,团队也在策划一个“探求108个即将遗失的中华文明”的活动,涉及了苗绣、剪纸、年画等,借此,一方面推出相关产品,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就此举办108场大型的粉丝游学,从而在粉丝和传播层面发出更多声音。
王丹青在杭州的团队目前有20余人,而设计师出身的她也在想,与其投入更多精力做营销,还是希望像匠人一样做好产品。
“纯手工是极其考验内心的艺术,唯有专注,方有成就。”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