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京东百万便利店靠谱吗?-天下网商
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宣称,京东5年内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这事儿靠谱吗?我们从技术上分析分析。
个体便利店的痛点并不在进货,快消商品流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各种大小经销商,批发商都在为小店服务。在很多行业,并非规模大就有竞争力,为什么个体超市远远多于连锁超市,规模不经济的现象随处可见。京东要为小店供货,面临以下四个问题。
1.京东的仓库距离个体超市远,从总仓到站点,再从站点到个体超市,这个链条太长,其成本高于专业经销商。
连锁便利店的商品从入仓到送店,成本占货值3%左右,而京东商城的自营B2C成本大概是12%。连锁便利店都是区域为王,在一个区域高密度开店,门店所有商品都从区域总仓进货,高密度和稳定需求降低了供应链成本,而京东整合的便利店密度不高,而且不能独占供货,所以其供货成本很难降低。如果小店从京东进货,只选择价格有优势的商品,那么配送量不稳定,这就很难做配送线路规划,可能造成小店体验不好,因为不知道何时到货。
2.京东商城的商品用于零售,原则是先进先出,经销商的商品是供货,是快进快出,京东的商品周转要40-60天,而经销商的商品周转只要5-10天,所以保质期和对毛利的要求两者不同。
同样一笔资金批发商一年可周转70次,而京东只能周转7次,经销商只需要京东1/10的毛利率就能赚同样的毛利,而且经销商商品的保质期平均比京东新35-55天,所以直接用京东商城的商品与经销商竞争,处于劣势。
3.个体超市不是一般纳税人,不需要增值税票,在税务成本上流通市场比KA市场成本更低。品牌商把渠道分为KA市场,流通市场和特色市场,KA市场指大卖场电商平台等大客户、流通市场指批发市场,个体小店等商家,特殊市场指KTV、医院和团购等。
品牌商对三大市场的策略不同,KA市场供货稳定,有专款促销商品和市场费用支持,流通市场是现金结算,快进快出,如果电商平台把KA市场的特供商品放到流通市场,就形成串货,这是品牌商的大忌,可能因此停止合作。
4.个体小店经营很灵活,其系统只管理商品价格,而不管理商品库存,订货可能通过电话下单,经销商有业务员上门服务,帮助小店理货,下单,经销商承担了资金池、推新品、铺货、退货和服务等功能,业务员要和小店店主建立关系,要帮小店解决问题,抢占黄金陈列位置。个体小店的灵活,决定需要灵活的对接,而这些都是京东很难做到的。
便利店成为电商平台的配送站点也比较难,电商的配送时效与便利店的配送时效很难同步。京东在上海,50个站点就能覆盖全上海,如果用便利店代替站点,可能需要500个便利店,虽然最后一公里距离消费者更近,但总仓到站点的工作量增大了,而且如果便利店要配送的订单太多,那么便利店需要更大的面积,更多的人手,而便利店的成本远高于配送站点的成本,并且爆仓的时候,一定会影响便利店的正常经营。
(注:本文作者为一名零售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