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时公布的“新六脉神剑”翻成英文怎么说?阿里巴巴做法绝了-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倪轶容
去年9月,20岁的阿里巴巴公布了“新六脉神剑”。这里的“新”并不是针对“旧”而言,而是一个不断升级、进化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系统。而“阿里土话”,则是其表达方式。
因此,在“新六脉神剑”里,超过10万阿里人既可以读到“不难,要你干嘛?”等无比熟悉的“老”阿里土话,又能读到“又猛又持久”等新晋阿里土话。这些土话里,饱含着员工们在阿里巴巴20年工作和生活的积累,已成了阿里人身上最显而易见的“阿里味”。
然而,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阿里巴巴还有不少外籍员工,想要把“土话金句”原汁原味地翻成英文给他们看,挑战可够大的。别的不说,光是这些武侠名字,“六脉神剑”“少商剑”“关冲剑”,估计就要愁死不少专业翻译。
其实,在全球化进程中,翻译从来就是个让人头大的问题。
1927年,上海街头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饮料:它颜色深棕,味道甜中带苦,打开瓶盖之后,还有充盈的气泡涌出。更奇怪的是它的名字:蝌蚪啃蜡,这显然不是个让人产生食欲的名字,饮料的销量当然也惨不忍睹。第二年,饮料公司花费350英镑的巨款登报求译名,最后,一个大家熟悉的名字诞生了: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接地气”的翻译有多重要。而和品牌相比,文化“出海”过程中的翻译问题,更让人头疼。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例,水平稍微次一点,翻译就成了段子手。
有个段子就是这么讲的:一位英文老师为了激励学生,说,这次考到90分以上,我给你讲个《人妖之恋》的故事。学生日以继夜,考到90分,老师讲了故事,学生一听,靠,这不是《聊斋》吗!后来又要考试,老师又承诺,90分以上讲个《名妓》的故事。学生笔耕不辍,考到90分,结果老师一开口,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毕业前老师放了大招,承诺讲个《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的故事,学生悬梁刺股,考到90分,后来,老师给他讲了《水浒》……
这并不完全是杜撰的段子,中国名著刚出海那会儿,真的存在过这些雷人名字。翻译讲究信、达、雅,但学贯中西的高手,毕竟不多。
以《水浒》为例,直到"中国通"赛珍珠出手,这本了不起的小说才终于有了个和它般配的名字:Men Are All Brothers (四海之内皆兄弟)。美国人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40多年,将中文称为“母语”,又拿过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翻译,可谓学贯中西,才会不拘泥于字面意义,将作品的“灵魂”翻译出来。
近年来,终于有人挑战了中译英里的另一块硬骨头:武侠小说。2018年,《射雕英雄传》首次被翻译成英文,其书名叫做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s (秃鹫英雄传奇),为了让老外理解,还特意加上一段A Chinese Lord of Rings (中国的“指环王”)。而在翻译那些盖世武功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翻译尽力了:降龙十八掌被称作 the 18 palm attacks to defeat dragons (击败龙的十八个手掌);九阴白骨掌叫做Nine Yin Skeleton Claw (九阴骷髅爪子)……不过,不少网友评论,译文虽然流畅,却少了几分原著意蕴无穷的感觉,这大概也是两种文化之间,最深沉的隔阂。
同样,在翻译“新六脉神剑"的过程中,又要准确流畅,又要有“阿里味”实在不容易。为此,阿里巴巴不仅找了专业翻译,还和老外员工们反复“确认眼神”,甚至出动了不少“高年级同学”。
比如“既要,又要,且要”(使命、业绩、过程都要之意),这句在阿里流行了快20年的“土话”,中文听着顺溜,说着霸气,但此前各路高手林林总总不下30个翻译,虽然没毛病,但总觉得少了铿锵的力量感。最后,大家求教于蔡崇信,他大笔一挥,就来了个“Yes,Yes,Yes”!
这次翻译工作前后持续一年多,期间诸多类似修改和推翻重来,总算有了来之不易的英文版《新六脉神剑》。哦,对了,你一定想问,最后,“六脉神剑”这个名字是怎么翻译的?其实,这次的翻译特别直白,就叫“New Value System”(新价值观体系),毕竟,大部分老外同学起花名的时候,面对武侠名都两眼一抹黑,首先要让他们明白这是啥。等他们把《秃鹫英雄传奇》看完,中文也过了十级,或许可以再考虑来个神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