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出现“新物种”,产地仓重塑农产品价值链-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摘要:中国农民正逐渐拿回农产品定价权。

网商君

中国农民正逐渐拿回农产品定价权。

这要归功于中国农业领域的一个“新物种”——数字化产地仓。

前不久,西北地区1000多个村子,首次通过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西安集运加工中心(阿里内部称之为“产地仓”)参与天猫双11。

盛产苹果的甘肃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镇宋家沟村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宋家沟村的乡亲们习惯了闷头种苹果,等着贩子上门来收。但在定价上,农民们并不知道全国的苹果价格,定价权掌握在贩子们手上。

农民的心理价,最终都被各种形式的价格联盟击穿。不卖?烂在地里。即便有经销商提价,也是为了赶走其他贩子,最后还是逼着农民降价。

农民在产业链上很被动。有权威农业专家做过统计,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中,农民的投入约占55%,但只拿了22%的回报;中间的流通商投入约24%,却拿走了60%左右的回报。

今年不一样了。有了西安产地仓后,阿里联合合作伙伴,直接进入田间地头,以高于市场2毛钱的保底价进村收果。阿里会划定一个基础标准,符合条件的苹果全部包收。村委会成了临时货场,宋家沟村42万斤苹果直接通过西安产地仓进入城市餐桌。

中国农业出现“新物种”,产地仓重塑农产品价值链-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有了产地仓,果农的好果子有了价值,也有了去处

市场的旧格局打破了,产业链上受益的人却多了。

甘肃礼县的一家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白亚龙,去年双11期间卖了六七十万斤苹果。通过阿里产地仓,今年双11他卖了240万斤,翻了近4倍。合作社两百户农民每户增收3000多元。

最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产地仓模式对接上大市场后,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透明。根据消费大数据的反馈,城里人喜欢什么口感?品种怎么改良?施多少肥?要引入什么农业高科技?价格怎么定对自己更有利?这些问题农民心里都有数了。

除了田间地头,中国农业的微妙变化也在城市餐桌上演。

最近,盒马的一款国产即食猕猴桃上市一个月以来,日销量翻了12倍,在多个盒马店的销售额超所有同款国外品牌。

目前,国外品牌在即食猕猴桃市场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消费者买到的国产猕猴桃大都没熟,要放几天才能吃。而国外品牌能将供应链精细到果子抵达超市那一刻就是即食状态。

国产苹果和猕猴桃的尴尬,是中国农业竞争力的映射。由于缺乏统一种植、采收标准,供应链低效,农产品要么卖不出来、烂在地里;要么低质低价进城,但消费者不买单,进不了城市餐桌,烂在超市里或退货包裹里。

由于没有科技投入,农产品品质差,没有品牌价值,卖不上价;农民赚不到钱,消费者买得也不爽。

不过,中国农产品的上述“产业魔咒”正在被打破。产地仓这个新物种不仅让农民的议价能力提高了,也让农产品的竞争力变强,甚至开始跟国外大品牌一较高下。

在阿里为代表的科技公司推动下,这几年中国农业出现了以产供销全链路数字化为核心的数字农业新基建。中国农业开始加速向“四个现代化”升级——数字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

中国农业出现“新物种”,产地仓重塑农产品价值链-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阿里在西安的产地仓

产地仓是阿里数字农业新基建的核心枢纽,挑战的是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极限——水果的分选能力是传统农业的10倍,90秒就能让一颗刚到产地仓的苹果装进包裹。

今年天猫双11期间,产地仓模式展示出对升级农业供应链的价值。

以最新开的西安仓为例,辐射带动陕西、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五省(自治区)的农产品集结而来。

目前西安仓已采购甘肃花牛苹果600万斤。到11月底,仅西北六个品类的水果就会有3780万斤入仓。

阿里已通过自营模式,建成了云南昆明、广西南宁、四川成都、山东淄博、陕西西安等五大产地仓,覆盖中国所有核心农产区,辐射18个省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