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猴肆虐引起民愤,印度求助“猴脸识别”“大数据绝育”技术-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天下网商记者 王安忆
常刷抖音你就知道,野生猴子并非善类,它们习惯蹲守在中国各大名山,把打劫游客当做家常便饭。不过,中国猴子最多只能算是顽劣,他们的印度亲戚则更加无法无天。
在印度,泛滥成灾的猴子,正将一座座城市搅得天翻地覆。英国《每日邮报》12月2日报道,印度平均每天有1000多人被猴子咬伤,甚至经常有人命丧猴手。
印度猴子袭击路人
为此,印度德里Indraprastha信息技术研究所(IIIT)与微软展开合作,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出最先进的“猴脸识别”技术,以便为猴子实施绝育手术。
印度猴子常要人命
猴群在印度犯下的恶行,简直是罄竹难书。
一只猴子闯入印度民宅试图抢夺婴儿
今年6月的一天,拉贾斯坦邦的苏尼塔·德维正在走廊上做家务,女儿则躺在婴儿床上嘬着奶瓶。不曾想,一只坐在屋顶上的猴子盯上了女婴手中的奶瓶,突然爬到屋里,和女婴争抢起奶瓶。
德维听到屋内的碰撞声,发现猴子站在婴儿床上,立刻呼唤来家人试图驱赶猴子。猴子抱着奶瓶落荒而逃,女婴却被拽到地上身受重伤。德维带着女儿赶到医院,医生却摇了摇头,表示女婴已经死亡。
印度猴子在路上吓唬小孩
今年11月,在穆扎法纳加尔地区的索贾尼村,一名4个月大的男婴被猴子扔下的石头砸死。
去年3月,在奥里萨邦的塔拉布斯塔村,一名刚出生16天的新生儿在家睡觉时,被一只猴子抓走,两天后被发现溺死在一口水井里。
今年3月,印度北部钱道西地区的一个村子,一群猴子袭击了一名60岁的老人导致她摔下露台死亡。
在被猴群袭击的人群中,小孩和老人总是容易受到致命伤害。
猴子坐在警察肩上抓虱子吃
近年来,印度猴群经过几轮“生育爆发”,数量已经猛增至危及当地人正常生活的水平。
在奥里萨邦的肯德拉帕达区,学校一度因为猴群肆虐停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猴子可以肆无忌惮地在政府大楼里出入,在办公大楼的过道上奔跑。2007年,就连新德里市的副市长都被猴子从阳台推下不幸摔死。
有时候,猴群甚至会各自分工,埋伏在暗处伺机袭击人类。
今年7月,视频监控拍下这样一幕:一名来自维伦达文的商人停下摩托车,刚准备走进家门,被一群“埋伏”的猴子吓退了两步。
突然,一只猴子跳到他的背上,商人脚底一滑摔倒在地,猴子又立马抓住他的腿。
商人在爬起来的瞬间甩掉了背上的猴子,一路踉跄倒退,一直遭到猴子们的前后夹击。
印度人为驱猴出奇招
为何印度的猴子如此“好斗”?新德里的灵长类动物学家和环境活动家伊克巴尔·马利克认为,人类砍伐森林破坏了猴群的自然栖息地,导致群体分离,猴子们只能前往农村和城市地区寻找食物,也让它们变得暴力和喜怒无常。
屡次遭到猴子袭击的印度居民走上街头,在各地爆发了愤怒的抗议活动。抗议者堵塞了交通,造成了严重的混乱,他们甚至还把被猴子袭击致死的尸体放在街上,以表反抗。
然而,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一方面印度法律规定任何人不得伤害猴子,另一方面猴子因为宗教原因在印度享有较高的地位。
这样一来,为了驱赶猴子,印度人民不得不发明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妙招。
被画上老虎纹路的狗
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希莫加地区,农民斯里坎特·戈达对祸害他家庄稼的猴子不胜其烦,他用黑色染发剂把自家狗子画上老虎特有的条纹,还搭配了几张打印出来的老虎照片,一起为他家的田地“站岗”。
农民斯里坎特·戈达与他的“老虎纹”狗
另外,体型较大且面相凶恶的叶猴被视为猕猴的天敌。所以2006年起,印度不少富裕家庭、政商界人士曾雇用专业捕猴人饲养并训练叶猴,并让其上街巡逻,使猕猴不敢上路。但2013年,印度又规定禁止使用和交易长尾叶猴,这种“以猴制猴”的方法不得不被舍弃。
叶猴
印度政府的做法就更绝了,既然不能“以猴制猴”了,那就雇一群人来扮演长尾叶猴。扮演者会把脸涂黑,带上头套,抹上特制的颜料,时不时模仿叶猴的叫声,阻止猴子上街晃悠。
驱猴人的“猴妆” 图源dailymail
驱猴人每次扮演猴子都能获得10至13美元的报酬,每月工作约15次。由于收入不错,外加是为政府打工,驱猴人的工作一度还引发了人们的争抢。
“猴脸识别”上线
不过,驱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印度猴子泛滥成灾的问题。专家们认为,必须要控制印度猴群的繁殖速度,因此就需要对所有具有生育能力的野猴进行绝育手术,而手术的前提,则是先把活蹦乱跳的猴子抓住。
猴子会抢夺路人的墨镜、拖鞋
于是,印度政府又鼓励人们加入“抓猴大军”的行列,每抓到一只猴子奖励折合人民币50元。但这种做法很快又带来了新问题,人们分不清猴子也没有做过绝育,经常出现同一只已经绝育的猴子,被不同人反复抓来领取赏金。
为此,印度德里信息技术研究所(IIIT)决定与微软合作,通过云计算和“猴脸识别”追踪猴子,然后利用微软的“人工智能地球”(AI for Earth)将这些数据与政府的绝育、避孕项目共享,防止猴群进一步泛滥。
微软的“人工智能地球”(AI for Earth)
研究人员安基塔·舒克拉介绍,这个项目主要是利用普通市民寄来大量猴子的实拍图,上传到云数据库中,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学习分辨每一只猴子的面部特征。
研究人员一旦收到市民发来的照片,数据库就会分辨它是一只已存档的“老猴”,还是未入系统的“新猴”。此外,若有多张“老猴”的照片存在数据库里,那么研究人员就能初步掌握它的活动轨迹。
目前,IIIT的数据库已有大约93只猴子的4000张图像,这些图像正被用于训练算法。等该人工智能的工作版本能够收集处理更庞大的数据后,IIIT还计划向公众推出一款应用程序,让市民能随时拍摄猴子的照片,并标记它们的位置,将信息直接上传到数据库。
有了地理定位数据,IIIT团队的研究人员就能看到猴子在特定地区的活动路径,探测它们的迁移规律,再将信息发送给该市的动物控制官员,让他们捕捉那些具有攻击性的猴子,然后对它们施以绝育手术,实现“精准治猴”。
猴子们的“全家福”
微软指出,相较于给每只猴子做标记,这是一种更安全的方法。而且,通过让公众参与进来,这个项目或许还能帮助人们与那些共享生活社区的动物建立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