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颠覆医疗,互联网医疗如何创业?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天下网商记者 祁钰
 
2016年4月16日,在杭州召开的2016初橙•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大会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阿里校友投资人创业者与医疗业内人士一起探讨行业痛点、寻找机遇。
 

不颠覆,要衔接
 
作为微医集团(前身为挂号网)的早期投资人,风和投资董事长、阿里校友吴炯关注互联网医疗已有数年时间。去年他曾指出,“颠覆医疗”的这个口号害了很多创业者,而今天这一现象仍存在。
 
在吴炯看来,中国医疗体制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进化的过程。创业者必须要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和现有体制达成一个紧密的合作,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与主管机构、医院、医生体制有一个良好的衔接。
 
在会上,浙江省健康服务促进会会长朱耀传提出医疗改革、互联网医疗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医疗行业的保守为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创业机会:第一,中国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服务业的分类又相当多,留给创业者的行业发展空间很大;第二,看病贵、看病难、看病烦是相对的,这些问题需要解决方案;第三,国内经济发展迅速,但医疗卫生系统发展相对滞后,尤其市场化非常的滞后。
 
2015年下半年以来,投资环境变冷,VCPE的投资也随着资本市场的变冷而变得更谨慎。但吴炯认为,现在互联网医疗是仅存投资热点中的热点,有更多的资金聚焦到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里面来。
 
在渐进改变医疗的过程中,阿里校友创业者展开多维度探索。
 
医疗行业铜墙铁壁上的多维切入口
 
发挥互联网核心价值:连接与匹配,阿里校友创业者挖掘了目前互联网医疗的诸多创业方向。

 
 
好人生集团总裁兼COO、阿里校友章智云分析,当用户没有生病时,互联网医疗应用连低频应用都谈不上。一旦用户有需求,互联网应用则要承接突发性、断崖式的高强度需求增长。而分级诊疗模式可以帮助用户匹配正确的医疗资源,缓解医院压力,从支付方——保险的角度而言降低了医疗费用。她介绍,好人生用了将近九年的时间去探索分级诊疗。下一步将为上海65家社区医院部署一套分诊系统,为这些社区医院的医生提供一个技术平台,并引入资源为基层全科医生、介入式护理师进行培训。
 
杏树林联合创始人祝华锋认为,除了大力发展全科医生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放大优质医疗能源的能力,同时给基层医生赋能,提供工作管理和业务学习App,提升基层医生的水平和收入。互联网公司应该帮助这些已经在多点执业,具备互联网思维、服务患者意识,同时又具备很高医疗水平的人,让他们能够得到比今天更高的收入,有更好的职业尊严,有更安全的职业环境,才能激励更多医学生们选择从医,让行业良性发展。
 
药脉通CEO、阿里校友张瑞把医疗行业错综复杂的关系全部罗列一遍之后发现,能够应用市场化解决方法的环节是突破口。他认为,医药流通市场化程度最高,各方需求具有高频次、高黏度特征,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给了创业者较大机会。
 
高盛董事总经理刘婉琳提出,从民营医院切入,可以提高互联网将医疗行业市场化的效率。在整个医疗关系当中,医疗药品、器械等货品流通是最快能够被互联网改造的。医疗服务、医患关系,乃至于保险支付等环节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市场化改造需要透明化,这有一定的路要走。目前民营医院很适合快速切入,创业者可以通过提升民营医院供应链的效率,获得部分收益。
 
全科医生机器人是未来方向?
 
从解决医患之间智能匹配问题说开去,未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制造全科医生机器人来做分诊、导诊的设想在会上被提出。吴炯表示,微医集团去年在摸索团队医疗、转诊网络的过程中同样发现,全科医生不足是目前中国医疗行业的重大缺失环节,这个缺失会是市场的机会。
 

吴炯认为,全科医生机器人这样的项目会是后互联网时代创业的热潮。因为,即使在英美这样的发达国家,误诊率仍然相当高,达到30~40%、甚至更高。如果普通医生误诊率在35%,机器人做到30%,是具有实用性的。
 
而全科医生机器人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数据训练。同时,要选好的数据培训机器人。例如,一个名医做出来的诊断可被视作正确数据筛选给机器人。数据积累需要时间,吴炯分析,机器人所需数据已经在两个方向开始积累。
 
第一个方向是电子病历。但是,医院把电子病历作为不可开放的财产。创业者和医院打交道几乎都是吃闭门羹。有些公司开发电子病历工具,让医生能够把就诊记录电子化、标准化。这个潜在数据来源若能规模化,可以成为机器人深度学习的样本。
 
第二个方向是医疗影像,这类数据比电子病历更客观。吴炯畅想,人工智能很快会具备这个能力,和医生一样通过读片发现患者是否有肿瘤、结石。吴炯透露,今年初风和投资投资了一家做医疗影像的公司,为未来制造机器人医生进行准备。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天下网商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