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马亮:数字新基建重新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天下网商-赋能网商,成就网商
网商君
疫情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在社会责任的践行方式上,发生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变化。从过去可能是量的变化,到现在已经演变为质的变化。
这次疫情与我们此前的认识有很大不同。因为一些瓶颈性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包括物资怎么调度、运力怎么发挥、算力怎么支撑等等,使捐助的物品、资金在短期内没有办法到达需要的人手上。
在这个时候,一些基础设施性的问题就需要企业去做。我们看到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践行方式是非常多元和有创新性的,不仅在各个维度自发推出举措,还为其他企业的运转和发力提供平台型、基础性的功能。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而言,这是一个质的跃迁。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更推崇“雪中送碳”
也许有人会提出争议:如何明确这是社会责任还是商业行为?
毫无疑问,从品牌、形象、市场等方面考虑,这些行为都是企业关注的一部分。但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去贡献一些额外的力量,是特别需要鼓励的。这会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对于受益人而言也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搀任何水分的受益。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做这些决定的时候,其实认识到做这个事情是和企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休戚与共和唇亡齿寒的相互依赖关系。
哪怕是商业性质的行为操作,也达到了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效果。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以前主要关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铁路、公路、机场等这样一些有形建筑和载体。
但是,我们现在关注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和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比如阿里巴巴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就是我们现在的新型基础设施。
因为有了这样的新基建,对于上下游的产业链,以及上下游成千上万的就业人员和消费者而言,对疫情防控和社会受益而言,都产生了正向的影响,这都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举个例子,我关注到“云复工”这样一种创新就业形式,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是同时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在疫情期间非常火爆。
比如阿里巴巴“云客服”,就很明显的是雪中送炭式的助力。因为每个人的就业背后是一个家庭,很多家庭在这个时候基本上是没有收入的。就业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又没有办法出门去就业,而“云客服”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契机。特别是一些残障人士和全职妈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灵活就业。
从“云客服”“云卖房”看企业社会责任践行新特点
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怎样的行为是值得推崇的?
首先,企业的能力要和社会的需求对接,并且要非常敏捷。在疫情期间,阿里巴巴启动了爱心助农、“云卖房”、“钉钉在线上课”、“健康码”等诸多促进复工复产的项目。
由于这家公司自身的产业链有接地气的特点,所以它能很敏锐地发现大家可能都忽视了的社会需求,并用高效的商业方式去运转。从社会需求方的角度来看,有些人一年的收成就集中在这两个月,如果损失的话,他可能就没有办法翻身了。企业开放这样的功能,就是在有效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企业社会责任要有专业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一是可以发挥自己的技术和在行业中的地位,二是可以动员自己的知识员工贡献专业力量。
企业要做自己擅长的业务,同时通过专业技术和人员去赋能社会。企业可以用技术去赋能很多消费者、商户和需要就业的人员,这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再次,要有可持续性,它不是一锤子买卖。譬如云客服,它不仅是服务于疫情期间,而是可以长期作为一个职业,而且可能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
企业社会责任就怕做完一个点就断了,只有可持续和助力自我造血的行为,才是值得推崇的。
最后,企业社会责任要有联动性,能够多点发力并产生网状带动或涟漪效应。阿里客服为武汉市民开通了“绿色通道”服务专线。你看到的只是一个电话,但是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其背后是非常强的联动性。
从电话求助到完成求助,不是仅仅打电话就能解决的,还需要线下的多方联动。由此产生的影响也是联动性的,因为在紧急时刻解决了一个人的一个迫切需求,其背后则是一连串的影响。这就像我们把一个石头投到水里一样,它会产生涟漪效应。在这个时候我们去评估其影响就总会低估,我相信它的影响一定会超出我们的评估,因为它会产生直接、间接甚至更远的影响。
(马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