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王健林的“小目标一个亿”火了,让大数据扒一扒他的发家史
据《2016胡润全球富豪榜》数据显示,王健林家族以1700亿人民币的财富重夺中国首富之席,正好相当于王健林完成了1700个亿的小目标。
1988年,王健林创建了大连万达(当时的公司名为“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按他自己的话说,他当初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先赚1个亿,在公司的目标是三年之内做到1个亿,激励大家朝着目标一起奋斗。
1989年,王健林迎来让他赚了第一桶金的项目——大连市北京街旧城区改造。
据王健林回忆,当时万达改造这个旧城区的成本为1200元/平,若要想赚钱,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米,而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才卖一千出头。
正因如此,当时在王健林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而公司内部也有很多同事反对,但王健林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其所述理由更是一绝,王健林称,“作为一家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
就这样,万达就成为了大陆地区第一个闯入了“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而这一单使王健林赚到了接近1000万元;同时,王健林也找到了一个盈利的模式--改造旧城区,此后十余年,万达一直承接政府的旧城改造项目。
至此,王健林成为在大连市可谓呼风唤雨的人物,大连几乎人人皆知,万达也成了大连市住宅业的金牌企业。
现如今,提起万达,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万达广场,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王健林的大胆转型。
2000年,王健林突然决定改变公司经营策略,重心变成商业地产。中国有句古话“一铺养三代”,王健林介入商业地产。就是看中了商业地产的这种稳定的收入模式。
说起来,王健林的此番转型念头还颇具戏剧化。当年,万达连续出现了两个重病号,一个是癌症一个肝硬化,义气的王健林承担了两人的全部医疗费,这个数字是200万。王健林花这钱并不心疼,但他也开始琢磨:要想让自己的企业和员工活得好,就必须要有一个稳定、长期的现金流。
于是乎,万达商业地产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后来万达地产几何级数飞跃,并不是王健林事先能想到的,但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列车上,正是因为他的大胆才把握住了机遇。
还需一提的是,在转型期间,王健林还创下了一个记录,3年打了222场官司。
在做商业地产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便选择起诉。就这样,王健林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但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
所以王健林觉得这样不行,得研究新模式。于是便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
商业地产也是盖房子,但和住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王健林深知,他必须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有一个传说中的故事。据说铁心进军商业地产的王健林,在香港认识了一家地产公司的副总,非常欣赏对方,但对方对到大连工作没什么兴趣。通过聊天,王健林知道此人最爱汽车,喜欢的型号是奔驰S600。王健林当时不动声色,次日,这个副总在办公室收到一份礼物,一个精美小盒子里一把车钥匙——奔驰S600就在楼下停车场里。至此,他再也没有理由拒绝。
还有一个故事。2000年10月,深圳搞了一次住交会,希望得到万达的经济支持。要知道,那时的住交会可不想现在这么火爆,当时万达参加住交会并不会给业务带来帮助。
但求贤若渴的王健林为了结识人才、打响品牌,果断决定参加。他当即租下住交会上最显眼位置300多平方米的展厅,此举让举办方都有些瞠目结舌。
王健林对当时负责万达展台布展的组长石雪清说,“这次我们不展房子,大连的房子,在深圳展也没什么用。我们这次只展我们万达集团的形象,就借这个机会,广泛招揽这个行业的人才。”
秉承老板的意思,石雪清在住交会开幕前一周飞往深圳,先在深圳特区报上刊登了5天的招聘启事。展会开幕时,万达从大连带过去8名身高超过180厘米的女模特,身着类似空姐的服装,每天排队从宾馆花枝招展地走到展览厅,站在万达的展台前,这种独特的宣传引起巨大轰动。
在展会最后一天,王健林亲自上阵搞了一个专题招聘会,随后有200多人从深圳赶赴大连,其中约120人先后成为万达集团的高级管理成员,直到今天还有60多人依然在万达担任重要职位,其中在总裁位置上的就有4人。
内容来源:大数据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