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股权分光的任正非和段永平,为什么企业反而越来越大?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转载自旺说( ID luzhenwang8)


我对小时候的政治课本记忆犹新,大致是资本是贪婪的,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发财的,那时候一提起资本家我就咬牙切齿的,心也忒坏了,穷了一群人,富了一家人,那时候,一想起商人和老板,就会跟 剥削 挂钩。

长大以后,慢慢懂了很多,知道 剩余价值 这个词只能适用于特定场合,比如阿里几乎是全员持股制,员工们都成了企业的股东,那么挣到钱其实人人都有份,员工还可以拿到期权后,把股权卖给其他人,这个就很难用 剩余价值 来体现了,换句话说,马云现在用于个人消费的钱算起来不到个人财富的 5% ,用于购买豪宅、野生公园等消费,其他 95% 的钱在哪里?也都在阿里体系里滚动,属于 社会资本 的一部分。

现代社会,超级大富豪的财富规模已经太大了,跟几百年前不同,钱越多,反馈给社会滚动的越多,用于个人消费的也就占比越小,比如我做生意,大概一半的钱在公司里滚动,用来发展业务,给员工发工资,还有交税,还有一半的钱用于个人和家庭消费,因为我只是小生意,所以就贡献率来说,我这种人肯定远远不如大富豪更像雷锋,他们可是拿90%以上的财富出来为社会服务的。

科技发展的如此之快,很多富豪也都知道钱花不完,都应该干点有价值的事情,盖茨发起一个富豪计划,号召美国的富翁们把一半的财产都捐赠出来,巴菲特和扎克伯格都是响应者,小札甚至说要捐99%的财富,拉里·佩奇说要把财富捐赠给像埃隆·马斯克这种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想着如何进行太空移民,喜欢投资搞各种太空实验。

所以社会应该鼓励富人,尤其是巨富,除了交税之外,他们有越多的资本,就会有更大比率的资金拿出来,成为社会资本,为全社会服务,还有更多的钱用于探索人类的未来,让我们生活的更美好,无人驾驶、太空旅行、寿命大幅延长、家用机器人替代保姆 …… 我们要靠他们帮我们实现。

国内外都有一群更有前瞻性的创业者,他们本来可以把企业作为家族私有,却为了做的规模更大,也为了一起打拼的兄弟们一起享受胜利的成果,刻意的把自己的股权消弱,甚至到了小小股东,有的连老板都不干了,最后企业没有因为创始人股权的变动而减弱,反而越做越大,因为骨干和员工都不再是替老板挣钱了,都是给自己挣得,干劲十足,激发出来的创新力惊人。

段永平:一个离去的传说,嫡系弟子们正在跟小米华为拼杀

一提起国内手机业的发展,大家都会说起雷军任正非啊,甚至魅族黄章等等多么传奇,其实凭借超强的地面渠道渗透力,OPPO和VIVO这几年也在快速蝶变,实现了向安卓智能机的转型,机型以爆款为主,客单价相比小米高得多,普遍以2000~3000档为主,而且他们都没有上市,一直是闷声发大财的公司,去年的智能机出货量在国内品牌中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加起来就是第一。

大家都在思考风口上的猪的时候,看起来非常传统的老牛也能实现快速蝶变,没有重蹈诺基亚、moto的覆辙,本来他们比诺基亚还要诺基亚,门店又多,传统经销模式似乎跟不上互联网思维的节奏,即使现在,电商渠道销量也不到整体销售额的2成,又重又慢,如何几年就拼杀出来了?而且还能闷声发大财,不是手机领域价格战烧钱吗?

OPPO也好,VIVO也好,幕后都有一个同样的精神领袖和大老板,他叫段永平。

段永平在人大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山一家企业下面的亏损小厂当厂长,研究后决定转型做电子游戏机,叫做小霸王,那种可以连接到电视上,玩打蜜蜂或者超级玛丽的老式游戏机,现在看着有点傻,但是那个时代,家庭玩游戏,只能靠这种插入式的小型游戏机,段永平亲自管理研发和营销两条线,没几年销售额就破10亿了,那个时候,10亿是相当惊人的数字,至少相当于现在几百亿规模的特大巨头。

一手把小霸王带大,毕竟段永平还是个打工仔啊,人都有想法,他就跟老板提出了,要分点股份,还要给手下的骨干也要分点股份,老板还是小心眼,认为给你点工资就行了,凭什么还要股份呢?你打下的市场不错,不过毕竟江山已经打下了,你还能再抢了去?

段永平当年的老板心胸狭窄,你是愿意手下出走,跟你对打,一无所有?还是想着分一半股份给能干的手下们,自己还乐得逍遥,把企业搞成几百亿,自己没事干还能分大钱?一气之下,段永平带着骨干跑了,自己干去了,成立了步步高。

但是段永平还是很念旧的,当时虽然老板没有满足他股份制的要求,但是还是为他开了欢送会,也是老板第一次为员工离职开欢送会,段永平当晚大醉,很多小霸王的骨干也大醉如泥,离别时老板送他一辆奔驰作为纪念,虽然后来他挣了大把的钞票,一直开着那辆奔驰,一边跟老东家厮杀,打的前老板晕头转向,一边又念着老板的好,这种奇特的心里,或许只有段永平才能体会到。

骨干都跟着段永平走了,所以渠道、研发,步步高很快就侵蚀了原来小霸王的地盘,后来步步高推出游戏机、学习机,没过两年,市场已经尽为段永平所有,小霸王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后来推DVD、电话机,也是快速进入行业前一两名。

但是小霸王的经历让段永平知道,家族式企业很难长久,必须让骨干员工们共同分享利益,这样才能让企业有持续的生机,虽然一帮兄弟都跟着他,例如现在OPPO的老板陈明永,还有VIVO的老板沈炜,都是从小霸王带走的骨干,但是家族式必然会导致事必躬亲和亲戚满地,核心骨干未必愿意长期追随,所谓“职业经理人”更适合中底层员工,所以段永平很早就有了分股权的想法。

步步高在2001年,就开始剥离事业部,段永平拍出3000万成立了OPPO,陈明永作为负责人,旗下通讯事业部也独立发展了,就是今天的VIVO,沈炜是负责人,让大家入股,稀释自己的股份,那么大家没钱怎么办呢?段永平出钱来借给大家,挣钱了从红利里面还,赔了就不要了,这就是气魄啊。

其实自从02年段永平就跑到美国搞投资去了,顺便1美金购进大量的网易股票,在70美金的时候卖出,挣了10多亿美金,被誉为“中国巴菲特”,10多年以来,他每年也就回国几次,开开董事会,见见手下,其实经营这么多年都没管过,不像雷军一样天天忙得要死,步步高裂变成多家公司以后,他仅仅在职务上作为董事长,但是股权已经被他自己分光了,还放手让骨干也接着往下分,在这种感召下,OPPO的陈明永和VIVO的沈炜也大胆的往下分。

最后的格局是什么?段永平自己只占OPPO的大概一成股权,大概VIVO的不到2成,其实陈明永和沈炜也只占自己公司的1成左右,其他都是核心员工和老员工们所有,从股权关系上,没有控股股东出现了,段永平也不管经营,仅仅挂着董事长的名头,还作为旗下公司的“精神领袖”的角色。

一个十几年不管事的人,主动将股权稀释到一两成,甚至管理层(其实管理层是控股方)的董事们都可以干掉他,让董事长换人,但是一直这么多年,没有人替代他,他不管事了,企业也没有败落,而是顶住了手机换代的风险,有无数门店和复杂的经销体系的大包袱,却没有重蹈诺基亚和moto的覆辙,转型之后,OPPO和VIVO跟华为、小米继续厮杀,甚至在渠道上占据明显优势,研发上也没有落下,这是为什么?难道甩手掌柜的模式还更有效?

陈明永也好,沈炜也好,都跟随了段永平二十多年,一是领悟了渠道管理和产品研发理念的精髓,二是领悟了段永平“大舍即是大得”的道,愿意将利益分享给打拼的兄弟们,还有跟随多年的代理商。所以无论面临什么“互联网思维”的冲击,这群骨干其实都是给自己干活,他们都是股东,挣了钱都一起分,离职率极低,大家都有血肉的感情,愿意一起与风暴中的大船共存亡。

在谈什么互联网思维的时候,OPPO和VIVO一年好几十亿利润,骨干们都拿着几千万百万的分红,这是段氏思维的红利:将自己的股权分光,让所有打拼的兄弟一起分享。

三年前有杂志采访陈明永,让他谈谈段永平,他是这么说的:

“他都没有回国啊,等到他回国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做好了。他一年大概回国两三次,加起来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他回来之后,我们会一起聊聊天啊、打打球啊,可是仅限于娱乐。阿段说过的话很多,其中一句话是,这个事情交给你们干,你们就好好干;如果做不好,你们就干好一件事,你们就把这个企业好好地关掉;不要指望我再做什么,我心早已不在此了。”

真是彻底甩手了!

一位前VIVO高管这样评价段永平和老板沈炜:“阿段是一个把激情隐藏在从容后面的人,甚至若干年之内,步步高缺了任何人都仍然能走下去,包括他自己。vivo也是如此,沈炜在延续着阿段的逻辑。”一位不愿具名的vivo离职高管这样评价他曾经的两个老板。

段永平建立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甚至让他自己权力空心化,手下可以拿他当符号化的“精神领袖”,甚至当年陈明永想在步步高之外再建一个手机品牌,向大老板段永平请示,毕竟关系到兄弟相争吗?段永平说只要步步高的管理层同意,他就没问题。这像是大老板说的话吗?不过段永平还是组织步步高集团旗下几家公司联合注资3000万,他自己亲自带头投钱,后来陈明永买断了品牌,跟步步高其他业务模块斩断了股权关系,但是段永平的股权保留了下来。

一个大老板,把自己股权折腾没了,甚至说个话都不一定算数,骨干们是一手带大的,都已经羽翼渐丰,各个帝国雏形已经形成,自己也安心做甩手掌柜去了,这才是伟大的企业家,具有传承精神的企业家,他的价值观、理念和管理模式已经根植在步步高每个关联公司的血肉里。

注:今年一季度的国内手机出货量已经出来了,根据IDC的最新数据,国内手机品牌里,华为、OPPO和VIVO分列前三,都大幅超过了小米,雷军估计要头疼一阵了,“猪都可以上天”的互联网思维,竟然败给了甩手掌柜段氏兄弟,还有老大竟然是更加传统的华为。

任正非:40岁了一无所有,集资2万白手起家,分光股权缔造华为王国

讲到国内手机品牌的老大是华为,余承东一再说要超越苹果什么的,这个当然还很遥远,为什么华为手机转型如此强悍,芯片研发速度如此之快, M8 P9 都成了中高端的经典机型,前几年我看见华为就感觉又土又老,现在怎么也成了又酷又好的爆款?因为跟段永平一样,华为大老板任正非也是一个将自己股权分光的典型,跟段永平不一样,任正非一开始就建立了覆盖全部员工的分红体系,自己只有可怜的一两个点,他目前 70 多岁了,依然是华为帝国的实际掌舵者。

接下来,咱们谈谈任正非!

任正非,40岁了突然一无所有,东山再起创建华为,设计了全员持股制的典型案例,从挑战思科,到挑战三星,一直在创造奇迹

假如说段永平是在企业推进中逐渐稀释自己股份的话,那么任正非从一开始创业就设立了全员持股制,根据表现和工作年限来拿分红,所以华为的核心骨干离职的很少,随着华为利润的逐渐扩大,越是工作年限长的老员工,分红越多,因为去年利润过于丰厚,据说今年的分红会超过200亿。

有次跟朋友吃饭,桌上有个人是老华为了,后来去创业了,一年也有上亿的营收,生意做得不错,跟我们讲十几年前没有人意识到手里的股票(其实是分红权)有多大的价值,后来华为的利润太丰厚了,所以对于很多老员工和核心骨干来说,分红才是真正的大头。这个朋友告诉我们,现在负责华为日韩区人力资源的主管级别不高,但是已经呆了20年了,说让我们猜一下,这个女同事一年挣多少钱。

我猜测是年收入120w~150w,工资七八十万,分红占一半,应该不会超过150w,其他有猜100万的,有猜200万的......

这个朋友解开谜底:分红就有500万,吓死了。

他说假如她跳槽,一年挣100万都不容易,但是呆在华为,因为是资深老员工,一年拿500万,能到哪里去呢,估计要在华为终老一生了。

他最后问我是不是崇拜任正非,他值得大家尊敬,因为一个坚持把股份分给所有人,自己只剩1.42%,比段永平还要狠啊,而且华为坚持不上市套现,一旦员工离开,就没有分红权了,就要清算股权,所以核心员工们无法通过IPO拿大笔的钱,导致企业出现军心涣散的情况,大家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猛干,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然后大家挣更多的分红。

说起任正非,谈谈他创业前的苦逼历史吧!

任正非出身普通,但是作为文革前的大学生,他对技术和商业一直很在行,曾经作为优秀的部队代表参加全国科技大会,他当时娶的老婆是女强人,个性也很强,丈人更牛逼了,是个老革命,原来四川省副省长,因为相互之间家境相差太悬殊,在很长的时间里,任正非是活在老婆的阴影之下的,这个很容易理解吧?

后来任正非的老婆孟军调到南油集团做高管,从四川到了深圳工作,任正非也就跟着复员了,随老婆到了深圳,在南油集团下属的一家小厂当负责人,他本来就是一个追求稳定的人,又已经40多岁,或许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虽然老婆是集团大领导,但是任正非在小企业里还是想干一番小事业,当时部队转业时承诺待遇不变,到了深圳才知道,工资还不如打工仔,深圳是个钱生钱的地方,任正非就带人到香港倒点货卖,这也是为什么华为成立后开始的业务是从香港倒卖小型程控交换机,后来才自行研发。

有一次,任正非被骗了200万,这在当时是巨款啊,这还是80年代中后期,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挣1000年,所以当时南油集团决定将任正非除名,任正非写了保证书,以后要为企业挣钱,绝不再发生类似错误等,他已经44岁了,似乎没有精力再折腾下去了,但是不仅集团领导不同意,老婆还毅然跟他离了婚。

作为一个40多岁被开除的小领导,没有了工作,没有了收入,没有了老婆,离了婚心爱的女儿还改老婆姓(现在华为CFO孟晚舟),任正非不服输啊,既然生活已经注定无法安宁,不如死活拼一下吧,他还有香港的贸易关系,索性就跳入海里搏击一下吧。

任正非是遭遇过挫折的人,深深感觉老的企业体制不健全,没法保证员工们有足够的创业热情,应该建立一种利益分享机制,风险和收益让所有员工共担,当时希望已经有期权之类的激励,任正非都不知道,他自己琢磨能否通过集体凑钱和按股本分红的模式,跟他的老父亲也做过交流,老父亲认为很好,90年华为开展内部持股的制度,员工可以通过工资、奖金、分红等各种方式持股,甚至华为也可以提供低息贷款。

现在华为15万员工,有分红权的大概占一半,在过去20多年里,任正非的股权也稀释到1.4%了,将来有一天任正非退休了,谁也不用担心华为散了,因为员工持股会才是大股东,轮值CEO的模式保证了新老交替,或许有一天任正非退休了,慢慢没有多少人会记得他了,一个伟大的创始人,亲手缔造了商业帝国,慢慢清洗自己的痕迹,建立了足以维持好多年的创新和运营机制,这一点在任正非身上体现的最彻底。

懂得分享的老板,才有机会赢得未来

无论任正非还是段永平,都明白财富的真谛,到底是选择一个人累死,让一帮打拼的兄弟拿死工资,最后只能做个小生意。还是反过来,通过股权的分享,让员工一起分享企业的成果,最后是一群人帮你分担,一起打拼,因为企业不再是一个人的企业,而是一群人的。

西方的股权激励制度已经逐渐影响中国了,像阿里、乐视、小米和腾讯等也都拿出了很多股权给核心高管,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开始融资,就有了股权激励计划,投资人跟创始人一起协商,拿出多少股权来给高管层和员工层,将来的公司机制里,只有将股权激励进行的越彻底的企业,也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但是国内那么多百亿千亿的企业,真正将自己的股权稀释到极低的水平,并成功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从而影响企业很多年的,形成根治到骨髓的企业文化,或许只有段永平和任正非两个人。


本文被转载3次

首发媒体 TMT分析师观点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任正非内部讲话华为任正非企业股权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