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体验馆的两类运作模式,你选唯快不破还是精耕细作?

VR观察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观察君
VR体验馆的两类运作模式,你选唯快不破还是精耕细作?
关于VR体验馆,大家已经看了太多文章,此前观察君也给大家推出了一份报告,但归根到底,体验馆现在就是两类运作模式,你是希望唯快不破还是精耕细作?今天来看一篇VR价值论的分析文章。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VR 价值论(vr-value),转载时已获得作者授权。


VR体验馆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了两类派别,一类靠商业模式迅速崛起,一类需小火慢炖精细研磨。各有优劣,各有弊端。
如果你想开体验馆,希望本文能给到一些小小的启发。


VR体验馆的两类运作模式,你选唯快不破还是精耕细作?


  本文你将了解到:

1.为什么说VR体验馆是硬件和内容分销的生命线?
2.VR体验馆有哪两类模式?
3.硬件整合分发具体有哪三类玩家?
4.如何利用商业地产的转型来开体验馆?


本期(第8期)由ARTA公司副总裁刁磊对VR价值论做独家分享: 如何选择合适的VR体验馆来经营,唯快不破还是精耕细作?


VR体验馆的两类运作模式,你选唯快不破还是精耕细作?

刁磊

ARTA副总裁

内乐园与主题公园一直是近3年比较火热的投资领域。

 

2013年开始,VR概念流行了起来,于是,以VR为主题的乐园开始涌现,这也孵化出一批知名的企业,以乐客、身临其境、超级队长、玖D等为代表。


线下场馆的重要性

尽管在早期市场,VR线下乐园也面临着冰火两重天,但纵观来看,VR线下娱乐场馆这种模式确实比较好,体现在两个方面:

它是目前VR变现的直接通路

它也是目前硬件与内容分销的生命线

  

 变现的直接通路

 

就变现通路来说,作为B2B2C的模式,它能完成消费者对于重型VR体验的真正触达,从而完成产生变现。这较其他直接2C的变现方式来得更快,毋庸置疑,特别适合目前国内的市场状况。

 

硬件和内容分销的生命线


来看硬件:

从形态来看,线下体验这种模式,把重型体验的游戏硬件带活了,成为直接变现的落地渠道,对于硬件的成活和市场检验非常重要。

 

再看内容:

说到内容,就不得不提早期的线上渠道的状况。

 

 线上渠道短板1:用户量低

由于C端VR设备用户市场占有率远没到普及的地步,导致线上渠道用户基数无法满足内容方的消费需求。

 

►  线上渠道短板2:竞争压力大

VR线上渠道的最具代表性两大平台为Steam与PS商店:


Steam为PC游戏平台,支持Oculus和HTC的头显。

PS商店为主机游戏平台,支持PSVR,全球4000万重度用户。


但纵观这些平台,其内容多为传统游戏大厂转型,如EA,育碧等国际大厂,对于国内游戏开发者来说,竞争压力很大。


PSVR的竞争就更大,每个月上新速度慢,仅20款游戏,且考核严格,国内游戏开发者要上PS平台,并不容易。

线上用户少,线上平台竞争压力大这两个原因也使得游戏开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变现方式。线下体验馆正好为其提供了新的变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盘活内容分销。

 

那么,VR线下渠道到底有哪些商业形态呢?

我主要分为2大类:

硬件分发与整合式的解决方案
综合型娱乐场馆解决方案

硬件分发与整合解决方案

什么是硬件分发与整合式解决方案呢?

 

这个话有点绕,我从三个类别来解剖一下。

 

一、平台商:

整合了设备商(硬件)与内容商资源,为各加盟店提供硬件分销+整体解决方案,获得一次性利润和长期分成。

这种模式的核心点为:必须有较好的品牌管理和强大的销售团队。

 

二、大型设备商:

自己生产设备,整合内容商,以设备捆绑内容的方式为平台商提供设备与内容,通过与平台商分销获利。

 

核心点为:好的工业设计,好的内容选型,更低的成本价格。

 

三、硬件设备内容商和游戏开发内容商

 

硬件设备内容商:


内容研发,为设备订制内容,通过设备打包售卖获利。

 

核心点为好的游戏画面,好的游戏内容,好的游戏反馈,低上手难度,适应线下馆的竞技体系。

 

游戏开发内容商:

内容研发,通过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售卖,通过线上销售,线下独代与线下合作分成的模式变现。

 

核心点为好的游戏画面,好的游戏内容,好的游戏反馈,好的多人交互设计,低上手难度

 

总的来说,硬件分发与整合式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类似于早期街机与路边KTV的分销模式。

 

优点是成本低,变现快,可迅速占据市场。

 

不过 缺点也很明显。如:游戏体验需要频繁更换,用户留存差,适宜客流量变现和早期人气聚拢。

 

目前市场上70%的VR体验馆与主题乐园大致可算作这种形态,利用设备拼凑游戏体验,像个VR体验超市。

 

该模式的现状,门槛低,只要抓住供应链条,便可进行复制,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切入这个领域。

 

但是 因为内容与设备选型的问题,导致市面上的VR娱乐体验参差不齐,从最初的用户市场养成,到现在因为恶性游戏体验带来的用户消耗,加上如今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回流,导致人口红利消退,所以未来该模式的征战市场会逐步走向3线乃至4线城市。

当然不要认为3线,4线城市消费水平低,其实一线城市的区域经济很多时候是3线与4线城市供给的。

 

说完这类模式,我们再看看线下体验的另一种解决方案:综合型娱乐场馆解决方案

综合型娱乐场馆解决方案

在这种方案中,VR仅仅是一项技术,VR游戏也仅仅是娱乐的一部分,场馆里融合了AR,VR,全息等多种技术手段,吃喝玩乐全都有。

 

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VR体验馆的概念,而是用+VR的方式去把一个综合体改造为一个让人可以全家一起度周末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该模式的核心点为:共鸣度高的主题环境,好的游戏,好的服务。

 

综合娱乐场馆解决方案提供商,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大型商业地产或者主题公园的设计公司,针对区域人群特点,进行场馆区域划分,区域娱乐布局,游戏选型,特色服务等来保障人流新增,高粘度与高回流。

这一类更多需要在运营和创意上下功夫,比拼的是留客的时间,客人的粘性,以及刺激消费的水平。

 

该类的商业模式类似于室内娱乐场馆与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旗舰店到加盟,到异业合作,到地产/旅游增值。

 

优点是地标式区域娱乐场所设计,具有人流聚拢,人流新增,游戏用户养成,娱乐文化养成,高粘度,高回流,高曝光等特点。

 

缺点是建造成本高,门槛高,运营成本高。

 

该模式更适用于商业地产与旅游景区。

 

这类模式从大处说,比较契合现今中国商业地产的转型。

 

现在中国的商业地产正在经历日本5年前商业地产蜕变的阵痛, 用户的购物习惯从“购”“娱”逐步变更为“娱”“购”。

 

就是说,人们在选择消费场所时,更多考虑的是今天去哪里玩,在那里有没有电影院,有没有叫座的餐厅。

 

做这类综合型娱乐场馆解决方案提供商,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商业地产的互利和支持。如果人气导入做得好,那么在地租、配套资源等方面会获得更大的优惠。

 

这一类的典型案例国内还比较少,可参照日本万代南梦宫的“J-WORLD TOKYO”计划,其算得上主题乐园+ VR的成功典型。

 

万代南梦宫是集合日本动漫元素于一体的综合型室内主题公园。2016年4月15日,其在东京的VR体验VRZONE Project I Can对外开放。对于这个案例,我会在之后单独撰文剖析。

 
就我个人来看,
比较看好+VR的模式,单一的VR体验馆虽然在前期抢占了市场先机,和品牌优势,不过,如果形式得不到突破性地提升,后续的发力会比较难。而主题公园+VR的模式,留客能力强,后期会逐渐占据市场。不过,相比于前者,后者是个慢工夫的事,没有办法统一标准,而是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导利,主要靠的也不是商业模式,而是创意和运营。不过,越到后期,发力会越强,而且与商业地产的绑定会更深。


(本文由VR价值论授权转载,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交流请加微信号:VRlook123)

VR图书馆已经上线,万份资料免费领 ☟☟

(VR行业干货,尽在虚拟现实行业图书馆!(持续更新..... 本文献只用于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下架!


获取资料方式,扫一扫下面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VR观察 之后,在后台回复相关字母即可:


回复: A 免费获取4篇国内外VR公司图谱梳理大全;

回复 B 免费获取2篇各大公司的VR布局梳理报告;

回复: C 免费获取目前市面上所有VR产品梳理介绍报告;

回复: D 免费获取所有融资公司的最新资料梳理简介;

回复: E 免费获取各城市对VR扶持政策的重要资料梳理;

回复: F 免费获取关于VR/AR领域的重要报道和深度文章;

回复: G 免费获取关于VR/AR产业链的重要文章梳理;

回复: H免费获取关于VR技术方面的深度资料梳理文章;

回复: I 免费获取一千多部VR视频,包括大小电影哦;

回复: J免费获取各种各样关于VR技术和应用的重要论文;

回复: K 免费获取国内外关于VR/AR的各种深度调查报告;

回复: L 免费获取关于VR/AR的发展历史重要文章梳理;

回复: M 免费获取数十份关于VR+垂直行业的重要文献资料。


查看 历史消息 ,获得更多行业深度知识资料。


VR观察


虚拟现实行业风向标!


(扫一扫关注)

VR体验馆的两类运作模式,你选唯快不破还是精耕细作?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VR观察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vr游戏体验馆vr体验馆精耕细作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