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遇上博物馆 穿越千年再现古人生活
现代智慧博物馆重点在于互动性,其实如今各家已经开始重视与参观者展开互动。图为5月18日武侯祠游客参与三国益智游戏。
未来的智慧博物馆可以将这样的静态历史遗迹变得生动起来。图为5月18日游客参观永陵博物馆。
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全省各大博物馆都推出了主题活动。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互联网+”时代,博物馆正在华丽转身,搭乘高科技的快车,为观众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服务。例如,四川博物馆正在筹备VR展览,武侯祠推出微信、APP导览平台,金沙的数字博物馆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体验3D虚拟展览。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四川博物院,展厅里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用VR(虚拟现实)技术再现两千年前汉代巴蜀人民耕作、酿酒、市井的情景,是不是有点穿越的感觉?时下最火最潮的VR技术也将用到博物馆,最快将于明年年初亮相川博。
在刚刚闭幕的深圳文博会上,VR技术衍生的电影、游戏非常火爆,付费体验的市民络绎不绝。“太真实了,VR设备打游戏前所未有的畅快,完全是身临其境,子弹嗖的一声擦肩而过,我几乎是下意识地躲闪。而当我不幸中弹的时候,VR眼镜的屏幕上血花四溅,甚至让我感觉有点疼。”刚刚体验了VR枪战游戏的王先生,摘下头盔激动地说。
如果VR遇上博物馆,将给观众带来何种惊喜?作为国家文物局选择的智慧博物馆6家试点单位之一,四川博物院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博物馆数字化工程。信息中心主任李江涛以汉代陶石棺为例,描述未来将采用VR技术布展的情景:“当你走进展厅,眼前不仅有汉代的陶俑、画像砖等文物,而是走进汉代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他们喜欢吃什么食品,用什么方法酿酒、制盐,宴饮百戏的时候放什么音乐,你都能一探究竟。”
其实在此前一场巴蜀古琴精品展上,川博就用数字化的手段,还原了古人抚琴、听琴的场景。他们还原了宋徽宗《听琴图》,弹奏者坐在树下抚琴,连琴桌、花、焚香都与图画一致,弹奏者时而手指微拨,时而稍稍欠身,十分生动。工作人员提前将古琴的音调录入智能系统,观众在屏幕上拨弄琴弦,古朴低沉的琴音缓缓而出。这次尝试让冰冷的文物动了起来,小朋友也能在展览、讲解、互动中,学到不少古琴知识。
在李江涛看来,VR技术不一定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而是展陈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智能化展示的途径之一。“就以汉代石棺为例,你愿意隔着防护带远远地眺望,还是想走近石棺,抚摸雕刻在表面的花纹,甚至感知保存千年的温度?VR技术让后者成为可能,未来将带给公众更真实的体验。”
“在您的右手边,就是有名的‘唐碑’了。其实这块碑也叫做‘三绝碑’……”走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自动连接免费WIFI,点开武侯祠APP或者微信,跟着“掌上讲解员”游览成为一种时尚。
武侯祠有位“掌上讲解员”
扫一扫 还有三国故事听
点开武侯祠APP,三维地图跃然呈现。有了这幅地图,你如同站在高空俯瞰,武侯祠全貌一览无遗。跟着最佳游览线路,边走边点击不同的景点,幽默生动的讲解词自动弹出。如果外地游客想找洗手间,或者打听交通路线?别着急问路,这款APP就能解答这些疑问。
“除了武侯祠APP,我们的官方微信也能提供同样的服务。”武侯祠博物馆副馆长何红英告诉记者。武侯祠馆内的不少景点都有二维码,观众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就能享受语音讲解服务。“这里WIFI全覆盖,跟着微信导游轻松逛完博物馆,再也不用蹭导游了。”采访中,一位观众向同伴推荐。
有趣的是,除了听讲解,你还能向武侯祠官微发问。电视剧《武神赵子龙》的热播,让不少观众对馆内赵云的塑像感兴趣。向官微发送“赵云”,不到一秒,一条赵云的简介自动推送:“此人功夫好、又上镜,知名度极高!听说拍电影、打广告都找他。”点开这条微信,既有对赵云生平轶事的语音讲解,又有长板桥之战等英勇事迹的文字介绍,其中不乏赵云老婆是谁的八卦趣谈。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对观众的服务也要提速换代。”何红英说,以前观众参观武侯祠,如果不请讲解员,大多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可能并不清楚三国历史、民间故事。而有了新媒体手段,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便捷、深度的服务,也让观众可以把博物馆带回家。“以前可能逛完就完了,现在如果游客不取消关注或者卸载,我们仍然定期推送最新的活动资讯和有趣的三国故事。”
此前,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推出虚拟游览项目,网友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包括《女史箴图》在内的4500多件藏品,在文博界备受好评。其实这项技术在四川的博物馆早有运用。
金沙筹建多媒体互动
在线也能虚拟参观
早在2013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就与谷歌展开合作。作为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批与谷歌文化学院进行深度合作的博物馆,金沙在谷歌艺术计划上展示了80余件精品文物,并且精选了30余件玉器,编排制作了以“斑斓美玉”为主题的线上展览,从祭祀天地四方、象征身份威仪以及礼仪化的工具、装饰品三个角度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金沙玉器,为用户们提供360度感受金沙文化魅力的机会。
在金沙智慧博物馆项目负责人吴彬看来,智慧博物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智慧管理、智慧保护和智慧服务。正在筹建中的青少年互动教育系统,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比如打开一本多媒体互动书,想知道太阳神鸟的寓意,或者它在古蜀人生活中有何作用?手机扫一扫这一页的二维码,就能观看发掘现场的视频,以及与之相关的动画、故事,读书不再是枯燥的事情。
《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建川开幕
敬一丹向老红军致敬
18日上午,成都建川博物馆《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对游客开放参观,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主持开幕式。十年前曾重走长征路的敬一丹,向到场的两位年过九旬的老红军致敬:“红军长征是一个传奇,更是一座丰碑。追寻80年前的那段历史,表达我们的敬意。”
96岁的李鸿翔加入红军时才12岁,每天扛着红缨枪出操,个头还没有自己的枪高。亲历了长征中的翻雪山过草地,她对红军的纪律严明至今难以忘怀。他们负重40斤粮食过草地,每天行走几十里路,却只能限额分配4两,尽管饥寒交迫,却很少有人敢超标。回忆那段历史,李鸿翔感慨道:“路过泥潭时,身边的战士接二连三地倒下,我只有一个信念,坚决不能掉队!”她在博物馆里看到长征路线图、红缨枪等文物,一时情难自禁,提醒身边的家人,“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敬一丹曾先后5次加入“我的长征”公益活动,看望慰问老红军,至今仍对当年与大部队失散的老红军念念不忘。2015年,她到四川重走长征路时,在红军横渡金沙江时住过的窑洞,遇见当年帮助红军过江的船工的后人。“如果把二万五千里长征比喻成一条红丝带,那么这些鲜活的人物,都是丝带上的珍珠,他们改写了中国历史。在历史事件发生地,感觉离那些人物更近了。”
此次《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通过文物、史料和新锐展陈等三方面呈现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长征的经历故事,将红军在途中所跨越的障碍与取得的成果生动还原。建川博物馆还运用了国内一流的场景复原、艺术雕塑、多媒体互动等丰富的高科技手段,制作还原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腊子口红军攀悬崖歼敌”等画面,以增强展览的体验与互动性。(来源:网易)
每天三分钟 读脸猫VR精选好文章!
你对VR虚拟现实有深刻见解?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