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消退了
2007年第一台iPhone诞生,为移动互联网与PC端的第一条分界线,随之而来的硬件迭代升级,应用程序呈几何级增长,数以亿计的用户涌入,商业生态模式快速形成,快速而彻底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是诸位朋友都记忆犹新的经历。
这几年来,国内基于移动互联网而爆发的风口:APP、微商、手游、O2O、P2P、众筹、自媒体、分享经济等,由于创业者短期内疯狂涌入,很快红利殆尽了,每条赛道上只有行业前几名获得持续融资机会;当创业泡沫吹跑之后,不少资深专家发出喟叹:移动互联网的窗口期看来是要关闭了,也有些创业者因为流量越来越贵、毛利越来越低,打算转行了。
我去年在所谓的“资本寒冬”写了一些关于O2O领域和互联网思维的反思文章。也在纠结是不是跟着O2O死磕下去,毕竟传统行业+互联网是一个大趋势。今年,我被行业拖着走,网红、短视频、社交电商、VR/AR、企业服务、直播、消费金融等一个个投资风口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热点我都或多或少接触过,也写过一些文章,目前没有与时代落伍,在自媒体群里算是中弯道超车了。
我把目前的创业项目按照盈利模式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流量盈利”,二是“服务盈利”。前者主要是网红、短视频、VR、直播等现阶段主要是以吸引大众注意力为主,说白了还是To C业务,我估计现在冲在前面都是炮灰,一旦市场趋势成熟,就是BAT过来收割之时,投资人届时可以退出套现了。后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企业服务,即ToB业务,尤其是其中的SaaS云服务的战略意义更大,我近期还研究了酒店管理系统、品牌公寓租赁业务系统,也写了几篇文章,目前正在润色修改之中,近期就会发表在各个专栏上。这个月还会写一篇美业SaaS的深度稿。
我现在大体明白,从来没有什么“资本寒冬”;移动互联网的泡沫一直都会有,药一刻都不能停,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再就是对于已经非常成熟的领域,以后不会再多投入精力,那些领域的舆论领袖已经车载斗量,没有人我什么发挥的空间了,与其拾人牙慧,不如去研究别人暂时还瞧不起、看不懂的东西。
另外,大家告知一下,我本人对外标签“李星,策划人,专注于家庭生活消费O2O研究”,已经换成了更符合实际的“李星,策划人,关注消费升级与中产阶级崛起下的互联网+创新”,甚至还考虑精简为“关注消费升级与TMT创新”。另外,由于工作较忙,本号很少打理,有业务咨询的朋友可以直接加我的微信。
您的朋友: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