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与马云商业模式对比,王健林越来越向马云靠拢了?
1、未来商业呈现“大平台+小而美”格局。要么生态,要么融入生态。
万达在传统商业里面已然是一个生态,但在互联网的流量经济中,要面临与新生态阿里系这样互联网企业重新划分用户场景。如果对抗,两败俱伤;如果融合,则有机会建立起围绕用户生活场景的完整生态圈。
阿里在投资银泰,万达也在搞腾百万,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必然都会尝试与流量型的平台进行合作,进而抢占更多的用户入口。
选择做内容还是做平台?将是很多企业商业模式面临的第一个选择。
2、传统零售行业转型逻辑:一切场景皆渠道。
未来还需要线下门店吗?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即使回答出来,也不见得理由足够充分。沿着零售产业的本质去看,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
零售环节,在传统商业环境之下的核心价值是打破信息不对称。通过层层分销和线下门店进行商品流通、展示和交付。互联网出现之后,进一步打破信息不对称,重新建立信任规则。使得传统零售模式一定程度失效。
不是门店不需要了,而是单纯展示标准化产品的销售型门店不需要了,因为这部分职能被更高效的互联网平台给替代了。但是体验型的门店、便捷性的门店可能存在,因为消费者依然有这样的需求和生活场景。所以百货大楼可能没有前途,但是文娱体验型门店可能存在。其布局逻辑一直都没变:围绕用户生活场景展开。
万达增加体验型业态就是这样的逻辑,乐视布局线下体验门店也是这样的逻辑。
3、未来产业划分方式:基于用户和数据,自定义产业边界。
阿里是一家什么类型的公司?小米是什么样的公司?乐视又是什么样公司?
好像我们很难说的清楚。原来对于产业边界的划分方式是根据产品,做手机的就是手机公司,做汽车的就是汽车公司。未来不见得是这样的逻辑。未来会出现很多跨界打劫的企业,其打劫逻辑是什么?抢占用户、抢占数据、抢占人才,自定义产业边界。
比如,未来小米很可能就是一个家经营年轻人的生态公司,顺丰有可能就是一家经营社区生活的生态公司。未来你是哪个行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掌握了这个产业的关键资源。用户和数据将成为未来商业至关重要的资产。
4、数据化生存:要么数据化,要么灭亡。
马云说:其实互联网并不仅仅就是上一个网那么简单,我觉得未来机会,是共同合作,共同打造未来,互联网经济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联合一起。只有这两个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赢。
这两者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数据化。互联网技术涵盖物联网、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等等,眼花缭乱的背后本质,就是数据化。数据化的产品,数据化的营销,数据化的管理,数据化的供应链。“未来的制造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未来的机器会思考,未来的机器会讲话,未来的机器会交流,未来的机器会想象,这是我们在未来三十年,这个世界会面临巨大的变化”。
5、生态型公司的商业模式:终端-应用-平台
王健林说:万达O2O主要做三件事。一是智慧广场,增加线下消费者的体验感和黏性。
二是做大会员。三是做大数据。最后通过互联网金融变现。可广泛吸引投资者,甚至众筹的方式,一起经营万达广场。万达每年有近5亿的活跃用户,可向他们放贷。发放“万达万能卡”,可以在万达店里消费,不缴年费,可参与积分返现。
万达通过智慧广场方式采集用户数据,通过大会员打通和大数据的积淀,很自然就会过渡到用户数据运营的商业模式。这个逻辑是很典型的互联网生态模式。阿里巴巴提出的“平台-数据-金融”就是这样逻辑,小米、乐视、京东这些生态公司也都是这样的逻辑。
终端,作为入口,抢占更多用户规模;应用,增加交互,持续沉淀粘性;平台,沉淀数据,衍生更多商业模式,比如金融。
刘强东说:未来十年京东70%的利润来自金融。就是很典型的逻辑。
6、互联网转型最难的不是技术,是组织基因,是思维惯性。
如果你是一个90后创业者,你压根不用考虑转型的问题。因为,你根本还没成型。
如果你是一个浸淫商业多年且小有成就的60后企业家,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基本成型,那么意味着你接受新的变革就没那么容易。特别是转型之后的商业模式变化会带来既得利益调整的时候,有些人真的不太容易转身。万科郁亮说:转型路上最大的阻碍不是无知,而是傲慢。我们去年给几个大型传统企业操刀互联网转型业务的时候,深刻地感知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常说: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必然是一把手工程。老板不来听课不能认识到互联网的价值就指着组织转型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当马云问王健林互联网转型准备付出多大代价的时候,我想起了“来往”这款产品,马云布局移动端攻坚来往的时候,也曾经信誓旦旦要不惜一切代价挑战微信,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即使强大如阿里,同样也面临组织基因和组织惯性的问题。
7、人才将成为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唯一引擎。
马云说:15年来,像我们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所付出的巨大的代价和错误是没人想象的。我见过很多工厂,晚上10点钟除了机器在转,没有人在转。而互联网公司,过了12点,都是人在挑灯夜战。
我们经常说互联网企业的作息制度是996(早九点到晚九点,从周一到周六),更有甚至是007(自己意会吧)。一个朝九晚五的企业与一个每周工作80小时的企业PK,哪个更有竞争力?
万科强调:人才将是万科唯一的资产。最近发文鼓励内部员工辞职创业。不难看出其对人才战略的重视。和君董事长王明夫也经常讲到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关键动作:重仓年轻人。
在不确定的时代,要解决不确定的问题,靠什么?只有聚合最优秀的人才,才有事业的未来。
8、互联网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一个时代!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模式、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产业的综合影响。马云说:O2O是一个伪命题,互联网要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结合。我一直也是这样认为,所谓O2O,即线上线下的结合,其本质就是数据打通。互联网技术最重要的价值是作为基础设施改造各类传统产业。
我们看到的新浪、搜狐、网易这类企业,其更像是互联网化的媒体公司,京东、一号店、唯品会更像是互联网化的零售公司,去哪、途牛更像是互联网化的旅行社。这些行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环节以信息流为主,所以他们成为了第一批互联网公司。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类产业的底层架构,就不会再有纯粹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企业存在了。因为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都将互联网化。
我非常庆幸生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时代,能够见证时代的波澜壮阔。我们也会继续与传统企业携手,助力其转型升级,顺势而为,乘势而起。(来源:互联网思想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相关阅读:王健林越来越向马云靠拢了?
表1:马云与王健林商业模式对比
从表1可见,王健林越来越向马云靠拢了。马云和王健林都试图构建一个商业生态圈,以形成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商业帝国。
(1)圈地盘圈人口的商业平台:以接触和抢夺终端消费者为目的,马云打造了大淘宝平台(包括口碑020开放平台),王健林则寄希望于全国百余万达广场和至今都没有建起来的飞凡网(万达电子商务平台)。他们都不止步于线上或线下。马云先线上,再延伸到线下,王健林则先线下,现在也要玩线上,以达到马云“家里”去。曾几何时,马云和王健林还为线上线下商业打了个赌,为什么现在都拼命融合呢?前几天刚发布的支付宝9.0版本——说明一切都是为了消费场景。有了消费场景,有了消费人口,总能想到法子挣点钱,不管多少,更不必说后面的商业模式了。
(2)放“高利贷”的金融集团:这好像和赌场模式不谋而合呀!欢迎各位来赌,我就收点服务费,赚点小钱啦。不过,我们都是80后90后,还有00后啦,还是学生呢,没钱怎么办?没关系,我给你借钱,不过利息稍微有点高,但是比那些银行低,而且方便得很,随借随取,马上就可以过赌瘾。我们不要抵押,我们不需要你请客户经理吃饭,也不需要另外加点,不需要走那些中介,只用抵押跟随你终身的支付宝和一切关联的账号体系,还有信用记录。哈哈
(3)了如指掌的数据情报体系:如果知道一个人的全部,是不是就敢和他做生意,而且收放自如,想做多大就做多大?所以,马云说的一点没错,未来的阿里数据必将超越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因为他知道你的一切行为,知道你的过去,预知你的未来,然后决定和你做生意,怎么做生意,做多大生意,稳赚不赔呀!当一个生意模式变得没有风险了,这个是不是亘古未有的宇宙神级别的终极商业模式呢?比如:你平时喜欢上什么网,浏览器会记录并收集到阿里数据那里,平时开车到哪里,喜欢在哪里洗车,喜欢跑哪些地方,这些都可以通过商家接口获取,阿里地图收集到,如此等等。
如果说搞出个金融集团,算是二次“课税”,那么把数据做起来,意味着,我们消费者还没想到明天怎么花钱,马云就提前准备好怎么向你“课税”了!因为马云更懂你,人的大脑完全记不过、算不过阿里的云计算集群了!
显然,王健林现在也看到了!于是决定,马云,我们在一起吧!一起玩这样的商业生态,否则,你就太孤独了!
其实想玩的何止王健林呢?
我可以罗列出一大堆:国内的苏宁云商、小米、腾讯、百度等等,国外的亚马逊、苹果、谷歌等等,还有一大帮没摸到命门的传统零售巨头、制造巨头、品牌巨头。。。
那么问题来了,前有马云当道,后有无数追兵,王健林胜算几何?
透过表2,我们再看看王健林的优势吧!借用小米雷军的话,万一实现了呢?
表2:马云与王健林战斗值对比
中国市场实在是太大了,只要国泰民安,时代赋予这么好的机会,以王健林的优势,从线下逆袭马云,完全有可能!
那我在想,是不是王健林准备把万达金融集团的总部也放在上海呢?
不得不承认,马云的商业帝国布局得实在太细致了,王健林要真正向马云的商业模式靠拢,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借用一句古人的话很适合王健林:“路漫漫其修远兮,汝将上下而求索”。
【版权申明】来源:红商网 作者:汪海域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对原文作者深表敬意
wwwgx2016 ∣ 互联网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