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庞氏骗局?可穿戴设备的商业模式 | 移动信息化那些事

消费性 可穿戴 式设备的发展来到了“撞墙期”?根据一家美国的市场研究机构Argus Insights最新报告,人体佩带的小型电子设备市场需求,呈现一整年连续下滑的趋势。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令人惊讶…如Argus Insights执行长暨创办人John Feland所言:“有六成的健身腕带用户在半年之内,会停止使用该设备;”我想这种状况适用我们大多数人──让我们来追踪消费者的“热情变化曲线”:

当一位消费者开始使用健身腕带来计步,某天该设备告诉他/她,今天走的步数不够…他/她可能会想:“真的吗?我干嘛被一个电子设备质疑说运动量不够?”于是,当那个健身腕带的电池耗尽,他/她还会不会有动力去充电?或是说他/她想不想继续被机器唠叨?所以还是把它收进抽屉、忘了它比较好…

“健身腕带拥有“黏度” 的问题,”Feland表示:“产品设计者围着 可穿戴 式设备芯片放了一堆加速度计,但对消费者来说,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他们发现那个设备除了计步之外没什么别的功能。”

12

市场对 可穿戴 式设备需求从2014年底之后就缓慢下降(来源:Argus Insights)

许多其他市场研究机构是统计设备的销售量与出货量,Argus Insights则是以分析消费者反应来预测市场需求;Feland解释:“这是一个源自于史丹佛大学(Stanford Univ.)在2000年初开发的分析法,证明心理占有率(mindshare)能预测需求。”该公司表示,过去的18个月以来,可穿戴式设备市场已经开始迈入成熟。

Argus Insights分析从2014年1月以来汇总、约32万8,000条消费者评论,发现在2013年底的圣诞和新年假期季节之后,消费者曾短暂对可穿戴式设备失去兴趣,之后市场需求又稳定增加,并在今年1月达到高点,市场需求量是一年前的四倍,但那之后需求开始趋缓。

2

该机构的研究涵盖各种可穿戴式设备,包括健身腕带、 智能手表智能眼镜 ,以及其他配备传感器的设备;Feland指出,相较于健身腕带,如Apple Watch、Moto 360以及LG Watch Urbane等智能手表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表现较突出。

“虽然还算不上是杀手级应用,人们利用智能手表取得信息的摘要;”Feland观察指出:“智能手表就像是会汪汪叫的小狗,是更被需要的,使用者最后会花更多时间尝试去为该设备寻找更多应用程序,或可以利用该设备做的事。”也就是说智能手表对消费者的“黏度”比健身腕带更高。

健身腕带商业模式很像“旁氏骗局”?

美国已经有保险公司开始将 可穿戴设备 接入到自己的行业,并且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医疗保险公司为向其投保的用户支付一部分可穿戴设备公司的服务费;还有一种则是保险公司根据用户的生活习惯来调整相应的保险费以激励用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一种比较典型的是专注于糖尿病管理医疗的公司WellDoc,主要从事的移动医疗业务服务领域。

而第二种商业模式则是建立在数据的挖掘、使用上。由于大部分可穿戴设备均内置了多种传感器,可以随时监测记录各种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数据,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数据了解投保者的生活习惯及各项身体数据是否健康,并建立一个奖惩标准,坚持运动、健康生活的人保费降低,而生活习惯不健康的人保费提高。

对此Feland直言:“健身腕带有点像是一种硬件的“老鼠会” (Ponzi schemes,或直译为“庞氏骗局”),为了要维持业务,该类设备供货商要保持“永恒运动(perpetual motion)”,要不断销售新硬件给新客户,还要持续推出类似竞赛的新内容来保持使用者的兴趣。”

3

2015年7月1~31日期间的可穿戴式设备消费者心理市占率分析(来源:Argus Insights)

就算当老客户已经放弃、剩余收益缩水,硬件供货商还得持续为健身腕带提供数据服务,否则客户的心理市占率就会消失无踪。Feland指出,在此期间,健身腕带的价格会急剧下滑;举例来说,中国厂商小米(Xiaomi)的 小米手环 价格就只有395台币(约13美元)。

今日的健身腕带促使可穿戴式设备供货商变身“内容创造者”或“游戏公司”,Feland表示:“举例来说,藉由让使用者在活动中收集更多点数,才能使用某些游戏中的特定角色;供货商期望能透过这种方式来维持消费者的兴趣。”但他也强调:“你无法永远提供免费游戏,你需要找出能提高健身腕带“黏度”的方法。”

     智能手表 将压倒健身腕带?

因为苹果(Apple)不愿提供实际数字,到底Apple Watch智能手表卖出了多少,大家还是只能用猜的;这方面Argus Insights也没有太多信息,而且Apple也不让消费者在官网上对自家产品发表评论(所以Argus得等到有更多消费者评论出现在Amazon、Best Buy等购物网站)。

不过,根据市场研究暨国际数据公司(IDC)表示,自4月24日开始出货以来,苹果Apple Watch(智能手表支持第三方APP应用)在第二季度的发货量为360万只,而以计步器起家的 可穿戴设备 制造商 Fitbit (主要是健身腕表)第二季度的发货量为440万只。

目前,可穿戴设备初创公司大都专注于健身运动体验方面,很少涉及智能手表的开发。往往那些手机类终端厂商推出了部分智能手表品牌,毕竟使用安卓系统添加APP应用是他们的强项。

根据分析师们在Apple最新财报发布会后的猜测,估计Apple Watch上一季的销售量在253万只左右(来自Fortune的报导)。显然Apple没有像一些乐观预测所言,卖出数以千万计的智能手表──事实上在今年稍早,Morgan Stanley的报告预估Apple Watch第一年销售量约在3,000万至6,000万只。

4

可惜那恐怕永远不会发生…

不过Feland看到“消费者对Apple Watch的喜爱度”有往上冲高的趋势,同时间Fitbit健身腕带的声势开始下滑;所以现在可穿戴式产业正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智能手表将会扼杀智能腕带的生存空间吗?而会有谁在乎?

Feland结论,现在是Fitbit等公司准备因应消费者口味的又一次改变,并未健身腕带寻找其他功能的时候了。在此同时,消费者也可以想想被自己忘在抽屉里的健身腕带能有什么别的用途:给猫咪当项圈?拿来玩套圈圈游戏?还是给宠物鼠当皇冠?

标签: 可穿戴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