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说要教你涨薪,但这100位新媒体人的晋级宝典更靠谱
大道理时常说,人生要经过“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
对于新媒体人的职业进阶,我们从时间角度分为“五重境界”,分别是0经验、0-1年经验、1-3年经验、3-5年以及5年以上经验。
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路径对号入座,梳理思路,校对思考作为新媒体人的定位和未来。
不管你是刚上路,对自己的新媒体工作正在迷茫和焦虑,还是你正在新媒体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远。
在阅读这篇“宝典”的时候,请重在行成于思,切勿囫囵吞枣。
如果你已经对新媒体运营有一些经验的话,请直接跳过这一段往下看。
但如果你现在还是未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或是对这行有点好奇的话,那么在加入新媒体之前,我希望你认真审视自己,是否具备以下5个关键点:
感、说、写、想、行动力
1
“有网感(感)”
网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sense”。
你对于互联网发生的各种现象和事件是不是有敏锐度?比如,你的生活习惯,吃穿住行是不是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影响?看到热点,是否可以第一时间反应?对于出现的热点,朋友圈里是否可以第一时间看到?
如果以上的都不符合你目前的状态,那要慎重选择和思考了,也许从一开始,你的基因就错了。
2
“有话说(说)”
对于突然火起来的段子,旁人可以觉得莫名其妙。作为潜力新媒体人,你可以get到这个点,想不出同样的idea。
知道和你一代的年轻人或者小你一代的年轻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3
“能够写(写)”
要具备基本写作能力,无论将来是做内容,策划,还是活动,任何新媒体的岗位都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而写作,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你未来职业上升通道的重要瓶颈。关于这一点,你可以耐心看下去。
4
“有想法(想)”
对于行业热衷讨论的咪蒙,papi酱这样的神话是不是有着强烈的喜欢?如果不喜欢,是否可以迅速反应来反驳?
对于行业中的大V和KOL有强烈的感知,这种感知不一定是喜欢,但是一定要有。
如果喜欢,就要以此为目标,如果这种情绪是负面的,那也要有强烈去表达的欲望,并且希望自己的这种表达能被更多的人看见或者听见。
5
“充满行动力(行动力)”
有没有考虑过长期熬夜、不固定加班、反复改稿这些你们是否受得了 ?
说的简单点,你是否做好准备,忍得了别人休假你们还在996,别人的周末你们还在加班,别人的半夜party但你要爬起来追热点?
而如果不幸你在乙方的话,那么还要时刻准备着被甲方爸爸反复打脸修稿子。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Vivian在一家电商公司做微博运营,做六休一是她工作的常态。
有时候早上4点多起来就要起来检查当日的微博内容和发布,9点还要照常去上班。
被甲方爸爸各种反复打脸修改稿子还不说,经常在和男朋友约会看电影的时候收到领导的消息: 这是刚刚出来的刷屏热点,你看看我们微博能不能蹭一蹭。
如果以上的几点你觉得都不是什么大事的话。 Congratulations!你具备了一个新媒体人的基本功。
做过新媒体的同行都知道:新媒体的门槛其实很高,要想做好就更难。
当然,如果你觉得具备以上的条件就足以做好新媒体了,那我还是建议出门左转。如果你认同还需要不断修炼的话,那么我们继续往下看。
/ 0-1年 :探索喜好,确定方向 /
0-1年的新媒体人在工作起步阶段是个很好探寻自己的时机。
在这1年中,建议你从3个方面(行业、公司、岗位)来确认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方向。
1
“行业”
新媒体运营其实存在于各个行业中,就像做销售,你可以在医疗行业做销售,也可以在教育机构做销售。不同行业对于新媒体行业的重视程度,未来发挥空间都有着不同。
比如,文化娱乐类公司的新媒体和金融公司的新媒体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举个例子,如果打开Keep(健身APP)的微信公众号,你就会发现内容虽然大多和健身及身材管理相关,但语言风格活泼轻松,内容方面也经常通过追热点和明星合作的形式来传播其品牌理念。
而金融行业相对于其它行业来说,具有更高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样是做新媒体,那么它的内容展现形式,更多的是以专业性为主,创作门槛普遍较高。当然也需要利用金融和生活交叉点创作内容,但相比前者的Keep,无论从风格,形式和发挥空间来说都是很不一样的。
请优先从你的个人喜欢、兴趣特征以及生活偏好来选择从事的大行业,因为你选择什么行业,决定了你会接触什么样的人,未来会往哪个方向走。
2
“公司”
入行新媒体,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招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公司,大概可以分以下几种:
第一类是纸媒、资讯类公司,例如纸媒中的人民日报、新华社、读者之类,转型的过程中,这类公司也就产生了巨大的新媒体运营人才缺口;
与之相对应的是资讯类的虎嗅、36氪等,被业界定义为TMT领域的新锐科技媒体。
第二类是互联网公司,像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巨头公司,也有像滴滴、ofo、饿了么、知乎、美团这种热门生活类、电商类、社交类公司。
第三类是现在很红的IP光环的自媒体公司,典型的有papi酱、咪蒙、同道大叔等。
第四类是乙方广告公司,在全案、social中新媒体传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有些公司的新媒体业务也由专业的乙方广告公司代理运营,像微博界有名的“杜蕾斯”就是由环时代运营的。而且你看到的微博很多大V和段子手,也许都是来自同一家营销公司的运营。
14、15年的时候有很多社交类APP从市场上一股脑的涌现,鼓吹先做用户规模后再考虑变现。但是等到16年资本寒冬,用户量还没做上来,很多产品就已经被资本给淘汰了,公司也倒了。
这个时候,作为公司里负责新媒体运营的很多童鞋不得不被迫另寻工作。
在这里善意提醒一下,选择公司的时候,也可以参考下公司产品,是赚钱的还是不赚钱的?否则容易把自己陷入被动的局面。
这个阶段的你,是拥有更多机会成本的。在选择公司方面,可以优先选择巨头公司或者热门行业公司,如果你更愿意挑战一个产品或初创公司0-1的阶段,那么选一家可以给你这样机会的公司尤为重要。
总之,在一个行业,就要进入这个行业牛逼的公司,跟优秀的人在一起,环境对你的成长会起积极作用。
3
“岗位”
新媒体的岗位可以很杂,但是基本上来说,会有一些重点的方向。比如一个比较典型的新媒体部门通常会有以下几个方向:
1)内容方向的,典型如新媒体编辑或者内容运营,一般负责公司或产品的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内容撰写,文章编辑等工作;
2)营销方向的,例如负责推广营销事件、做市场影响的,其中还包括渠道推广,商务合作等;
3)活动方向的,负责创意和落地的,例如撰写策划案以及具体活动的执行等;
4)社群方向的,例如常见的维持微信群,QQ群,以及群内活跃互动等等;
每家公司根据性质的不同,会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
总的来说,越是初创企业,做的越杂,初期工作做的杂一点不是坏事;成熟的企业相对会垂直聚焦,垂直聚焦的不一定是好事。
无论怎么样,在这个阶段,要记住,根据自己的擅长点和爱好来选择你的行业和公司,
我们鼓励你在刚工作的1年里可以多选几个新媒体的方向和公司。
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吧,去发现自己最突出或者最想做的方向,然后在未来的1-3年中不断深耕,不断磨炼,培养自己的关键技能。
/ 1-3 年:建立系统思维,多做有效实践 /
如果说前1年的新媒体人是在职业方向的探索期,那么1-3年的新媒体人这个时候,应该处于工作的深耕期。而此时,正是做好基础搭建中最重要的阶段。
在打基础阶段,有2件必须要做的事一定要牢记:建立工作系统思维和有效实践案例。
1
“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作系统思维”
新媒体需要能进行独立思考、思维活跃、聪明而务实的人。因为新媒体的大部分工作围绕着创意、内容、营销、传播几个点来走,这个是一个面,而非单点作战就能成功的。
无论你做的工作偏向哪一块儿,你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属于你自己的工作系统思维。
什么是工作系统思维呢?
工作系统思维=思维模式+有效行动
针对这两个点,分开举个例。
首先,举个思维模式的例子:
如果老板和你说,让你做在圣诞节出一个线上传播案,在预算1000元的情况下,让微信公众号增加2000个粉丝,此时的你如何出这份案子呢?
没有思维模式的多数职场新人都会两手一摊,哎,这个臣妾做不到啊~
但如果你有基本的系统思维模式,你就会知道利用金字塔原理里的思维模型去做任务分解,并且把分解过后的分支目标再根据渠道和预算来做分配。
当然,思维模型教你的是一个方法论,如果没有有效行动,那也等于零。
其次,什么是有效行动?知乎贺嘉的回答很有意思。
如果你在职场上接到任务写一个产品的竞品分析报告,你是不是先打3个小时的王者荣耀,再花2个小时写20页PPT就完了?
NB的职场人可能会花2天,每天10个小时来做分析,对比每一个产品设计的细节和背后的思考。最后做出10页提炼过的ppt且附上100页的细致产品分析,根据这些信息和思考并且给出产品的下一个版本迭代建议。
你:2个小时写20页交差。
开挂的职场人:10页提炼过后的观点,100页的细致分析,详细的产品迭代建议。
你的方案老板不置可否。老板对新人印象深刻,获得新项目机会。
如果把你和那些开了挂的职场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动差异这样列出来后,那你还会觉得他们只是单纯开了挂么?
2
“多做有效实践”
在初期阶段,一定要尽可能的把自己的想法有机会就付诸实践,并且越多越好,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而什么是有效的实战经验呢?
假设你要做一个朋友圈传播的H5活动,方案被leader通批准了,你也做了执行,活动结束后数据基本也达到预期,此时你认为你的工作就结束了吗?
当然不是。
有效的实践是:方案+实操+数据+复盘
这个公式理解起来不难,但是难的是,很多人止步于前三个步骤,认为把方案执行完,数据也达到了就好了,对于复盘忽略了。做完一个活动,如果不知道如何从数据中做有效的分析,也不知道在下次活动中如何才能把传播度做的更好。
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无法形成一套有效的实战方法论,因为一切就来自你的“感觉经验“而已。
有了复盘的经验,再进行下一次的实战,不断积累。实战才能产生技巧,技巧是公式成型的一万个探索与冒险。
不断地勇敢尝试,才是人与人才的区分所在。这些尝试之中不光有华丽的成功,更多的是经验教训,而后者正是我们浓缩在本文中的干货的养分。
/ 3-5年:打造个人品牌,学会公共表达 /
这个时候的新媒体人,应该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工作思维,积攒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一定的人脉了。
所以这个阶段的关键行为是:个人品牌和公共表达。
1
“学会输出,打造个人品牌”
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不论在什么样的组织里面,要让人们认识你、接受你,首先你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倘若你埋头工作却不被人认知,你的杰出表现就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淹没。
因此,个体的价值被认知比什么都重要,要想推动个人成功,就需要建立起自己鲜明个性的“个人品牌”,让大家都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事业。
经营个人品牌其实就是经营你的职业人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营个人品牌的几个关键点:
1)“1%法则”
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1%法则,这个法则最先是从Youtube上统计数据分析出来的。
它的意思是说,如果在网上有100个人,只有1个人会创造内容,10个人会与其互动(评论或者提供改进意见)而其他89个人仅仅是浏览。
比如维基百科中50%的内容是由0.7%的用户提供的,而超过70%的文章是1.8%的用户分享的。也就是说只要你开始学会分享的话,那其实你就已经是1%中的那一员了。而这个1%,是有话语权的角色了。
2)“分享经济”
你可以去分享你擅长或有经验心得的干货,也可以分享这些年在职场和专业领域的内容。
当然,除了这些,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或关注点,比如美食、娱乐、化妆、阅读、游戏、摄影、旅游等等。通常这方面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心得,只要认真总结一下,非常容易就能写出几篇质量不错的原创文章。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网络上的知名人士,就会发现大多数出名的人都在专注在某个特定的方向,一定要把精力和时间放在你最擅长的地方,别分心。
3)“圈子文化”
志同道合,观念一致,便可成圈。
只要你把自己的心得连续分享在一定特定的传播渠道上,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的小圈子里建立知名度并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微信公众号、知乎、简书等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4)“保持输出,坚持三年”
从0开始,写第一篇文章,获得第一个赞,获得第一个粉丝。不断调整你的内容和用户传播渠道,打好基础,先做好1,之后做000000,把1做强做大。
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有一个在做网红孵化90年的朋友,在工作之余自己也喜欢研究彩妆啊,护肤品这样的内容。一开始在小红书上开了账号,写了10几篇护肤彩妆心得之后,粉丝越来越多,之后索性自己做了个微信公众号。
她现在公众号的粉丝3、4万左右,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准的忠实粉丝。她自己通过这个公众号每个月得到的额外收入都远超过她的工资了。目前正在考虑要不要辞职自己出来专心做个人的自媒体和品牌。
大家这样的结果也许会羡慕不已。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她几乎工作状态很满的情况下。连续2年多的情况都坚持周更,而且每篇文章都通过自己大量的试用和体会才换来一篇高质量的干货。有一段时间,她曾经和我抱怨,因为太辛苦她想过放弃,但是每一篇的文章发表都会慢慢的换来一点点粉丝的积累和喜爱。最终,在她的坚持下,取得的今天这样的成绩。
开始一件事是是很容易的,坚持下去才是关键。往往很多人会质疑坚持背后的意义,但是他们忘了,很多事情,只有坚持下去了,才能看到意义。
2
“用公开表达完成才华外放的使命”
如果说写作是一个连续对外输出的工作,是建立个人品牌的第一步的话,那么公共表达实际上是在以倍数放大这个作用。
知名自媒体人Spenser说过,公众表达,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离我们很远的词语,但其实,公众表达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
当你向你的老板阐述一个想法,说服你的老板用你的策划案时,实际上都在践行一个公开表达。
当然,在这里,我们的公告表达更多的不仅是体现在平时求职面试、开会、培训中,更是要训练自己在陌生人的场合进行公共表达的能力。
锤子手机的老罗的每一次新品发布的演讲,都可以在朋友圈热烈被讨论和转发。
虽然作为一家手机公司,产品本身的体验是最具有核心力的标签,但是不得不说,依靠老罗个人的对外发声,早期的冷启动阶段,为锤子吸了一批忠实粉丝。而后的每一次新品发布,就像是一次免费的大型产品宣传广告,把影响力再辐射得更远。
如果我们知道它的重要性,那该如何练习呢?
1)寻找参照物
多找一些可以对标的参照物。TED作为有名的分享内容平台,里面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精英们的演讲,而越来越多的网络节目如《奇葩说》,《超级演说家》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范本,找到一个你自己有感觉的作为练习表达的参考。
当然,你可以去找一些关于训练演讲的书,或者去在行上找一些训练演讲的专家和课程,都是可以参考的选择。
2) 多练习
看别人的演说那只是看,自己不练习是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做的。
选定一个主题,写稿,练习,录音,再听,在这个过程中反复进行对比和修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练习录下来,用来看模拟场景下的表达语言,肢体动作等等。
3) 取得反馈
除了自己给自己的反馈,找一个相对有经验的伙伴或老师,能够对你的练习进行一个反馈,这样就能快速知道自己在实际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快速修正。
这个时候再去反复练习会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我们在做公众表达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自己到底表达了什么内容,我更应该关注对方是否听明白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对方能否接受自己的表达,这样才能体现自己这一次公众表达的效果。
利用职场工作的第3-5年的时间,通过持续的有效输出,完成个人品牌的积累,从而达到更高的职位、更高的薪水、以及最顶级的公司。
/ 5年以上 -创业者 or 时间自由人 /
任何职业生涯到顶峰,说到底只有2个,大事业和大学问, 也就是名和利。
这个时候的新媒体人,不会屈身去做什么总监之类的了。
他们可能通过卖知识服务、卖商品等,赚得盆满钵满,实现了财富自由。
他们可能通过资本融资,创造了当下热门的产品,实现了生意场上的利益局。
据传媒内参的统计,从2014年到2017年,有超过194家自媒体进行了融资,单轮超过百万的超过80个,单轮超过千万的超过92个,单轮超过亿的也有16个,新三板上市的就有5家。
而他们中大部分的成功,他们要么通过个人品牌打造了属于自己的IP,成为小有名气的圈内人士,要么看到了市场潜在的机会,开始了创业生涯。
但是,无论这么些人是小而美,还是大而全, 但都基本具备自由支配时间的能力。
李笑来曾经用过一句话来描述什么是财务自由,他说,所谓的个人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售出自己的时间了。
对于30岁以后的新媒体人,他们要考虑的不应该再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时薪月薪和年薪了。
更多的应该是提高时间单价的方法,就是想办法把原来的一份时间,卖出更多份。
比如做一个有名的自媒体,写一本畅销书,做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等等,这些都属于把自己的时间卖出了更多份,或者你根本不需要再出售自己的时间,别人通过你建立的产品或平台,
而你,只需要静静的看着抽成就行,这时候月薪100万已不是传奇…
尾声:
99%的人都在教你如何进行新媒体的内容、活动、运营、推广的课程,如何打造爆款活动,如何吸粉,如何写好文案、做好海报以及刷屏H5,诸如此类等等。而我们希望给你的,是一个对你有益的方法论。
什么是有益的方法论?
是我们通过和100位新媒体同行进行交流、乃至争辩,这么一群人走过的路以及少有人走的路得出了方法论。
但是这个方法论只是对你而言是相对有效和绝对有用的。
总结一下
看到这里,一定有人问,我已经工作好几年了,错过好多应该有的意识和行动,现在还来得及吗?
记得在知乎上有个很经典的答案。引用一下
“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最后,谢谢可爱的同行。
作者:正经裸奔新青年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108094.html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