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130年,全靠文盲送餐,800万份才送错1份的印度外卖!英国王子怒赞、哈佛商学院震惊,看完他们你还怕没工作吗?

一些事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印度孟买街头,你总能见到这样一群人:

他们穿着白色印度克塔衫,骑着自行车、推着板车或者头顶大木板,运送着一大堆饭盒,穿梭在印度拥挤的街头。


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但曾 英国王子接待过两次,被意大利总统盛情招待。

身家50亿美元、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来到印度考察时, 还特意花了一天时间,亲自参与到这群人当中,和他们一起工作。


甚至,哈佛商学院专门开设了课题来研究他们,BBC也拍了纪录片来介绍他们。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又是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人的关注?


只帮别人送饭盒,究竟有啥了不起?

原来,他们其实是印度的一群“外卖小哥”,名字叫做叫 达巴瓦拉(Dabbawala) ,达巴(Dabba)是饭盒的意思,瓦拉(wala)是快递者的意思。

和我们平时看惯的X了么和X团的外卖小哥不同,这些小哥:

第一,不为餐厅服务,送的是各家家人做的饭菜;

第二,从厨房到餐桌,再从餐桌返回厨房,送餐总距离近百里路;

第三,每月只需缴纳约合15-30元人民币的送餐费,即可享受包月送餐服务。


每天早上,家庭主妇为孩子、丈夫准备好爱心午餐,然后达巴瓦拉就把它们从郊区送到市中心,送到客户手中。

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印度人不叫外卖?

这是因为印度人的习惯,他们不喜欢吃外卖,觉得外卖很不健康,而且印度外卖又很贵,雇用达巴瓦拉一个月只要40元左右,既省钱又环保。

而且,印度人也很爱面子,特别是在外工作的男人,如果吃的不是妻子做的饭,会被觉得很没用,妻子都不肯给你做饭,会被人指指点点。

你一定还会好奇,为什么不直接带着饭盒去上班?

因为在印度孟买、新德里这些大城市,城中心房价很贵,大家都是住在郊区,每天主要靠火车上下班。

看看这张图,想必你就秒懂了...上班高峰期,哪里还有手有空间拿一个饭盒?!


大致来说,每一天,达巴瓦拉的送餐流程是这样的:

9:55 ,家庭主妇们就要准备好午餐,并把它放进午餐盒里;


10:00 ,达巴瓦拉 A 准时赶到,取走餐盒,然后前往下一个顾客家。达巴瓦拉 A 要负责30到35名顾客,取餐顺序和路程经过精心规划,很少有摩托车,基本是靠自行车或两条腿。


10:30 ,达巴瓦拉 A 赶到距离最近的一个火车站,交给达巴瓦拉B ,他们按照目的地把餐盒进行分拣、归类,并趁着火车非高峰期,由达巴瓦拉 C 把餐盒带上火车。


10:40至11:30 ,餐盒在火车上大概漂流1小时,从郊区送到市中心。


11:35 ,达巴瓦拉 C 把餐盒交给达巴瓦拉 D,D再按照街区,将餐盒分类、打标号,然后交给达巴瓦拉 E 。


12:00 ,达巴瓦拉 E 接过餐盒,就会以风一样的速度,穿梭于极度拥挤的孟买街头。


他们熟悉孟买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建筑,选择的都是最快最优的路线。

很多游客想凑上去聊两句,但达巴瓦拉只会点头笑笑,专注于送餐,从不随便停下来搭话闲聊。


12:30 ,餐盒就会准确无误地送到客人手中,客人们拿到饭的时候,还是热乎乎的。


13:30 ,客户们吃完饭了,把餐盒放回原处,达巴瓦拉就会按照来时的办法,再把餐盒送回大家的手中。

一份爱心便当要经过5个达巴瓦拉的传递才能送到客户手里,但却出奇的精准,配合也十分默契,这是因为达巴瓦拉并不是只有几个人在送,而是一个拥有5000会员的成熟组织。

整个流程是这样的:


靠火车、自行车和两条腿,出错率只有800万分之一?

当然,如果光是送送饭盒,达巴瓦拉也和普通的外卖小哥没啥不同,令达巴瓦拉名声大噪的,是他们 极低的科技含量和惊人的准确率。

1、出错率只有800万分之一,秒杀联邦快递

达巴瓦拉每天要送出20万份午餐, 一年只有400份午餐迟到或送错 ,出错率是惊人的800万之一,也就是说,他们的准时正确到达率 超过99.99999% 。

因为达巴瓦拉们极低的差错率,他们的快递系统还把哈佛商学院授予 6 西格玛效率评级 ,这是快递系统的评级标准,一般企业只能达到3到4个西格玛。

如果一个企业能达到 6 西格玛,就说明它能接近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这一点上,达巴瓦拉甚至远远超过了联邦快递等使用现代技术和工具的快递公司。


2、员工读书不多,却靠自己体系保持准确

这些达巴瓦拉文化水平并不高, 很多甚至不识字,只有15 %的人上过中学。


每天孟买的达巴瓦拉要准时送达20万份午餐,在整个送餐过程中,他们使用的交通工具基本就是 火车、自行车、板车和两条腿...


更让人惊奇的是,在整个送餐过程中, 客人们不需要在餐盒上写下任何地址 ,只要每月订上他们的服务,口头告诉他们地址即可。

为了不出错,达巴瓦拉们有自己的一套特殊标记,只有颜色、数字、字母和符号,代表孟买的不同区域,外人看似天书,但达巴瓦拉们却能轻松读懂。


每个达巴瓦拉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一天要送40份午餐,但工资并不高。一位客户一个月只需缴纳150-300卢比,约合人民币15-30元,而达巴瓦拉一个月的工资只有4700卢比左右, 折合人民币400-500元。

3、无论发生什么,必须准时到达

达巴瓦拉的口号是:“无论发生什么,必须准时到达。”

为了保持准确率,每15到20名达巴瓦拉之中,就会有1名达巴瓦拉处于机动状态,以便同伴出状况时及时补位。

曾经有一位达巴瓦拉在送餐过程中,遭遇车祸去世,他的同伴马上补了上来,最终只迟了10分钟。

而且,从1890年这个行业出现开始,无论天气如何,达巴瓦拉都坚持周一到周六风雨无阻地送餐。


2005年,印度发生大洪灾,坚强的达巴瓦拉依然在过膝的河里骑着自行车艰难配送。


2008年,印度发生恐怖袭击,大部分餐厅、商场都关门了,但达巴瓦拉仅仅一个小时后就恢复了运转。

英国王子来拜访却被拒绝,原因是:别妨碍我们送餐!

有限的人手、老旧的交通工具、简陋的标识工具...却能维持巨大但精准的送餐量,达巴瓦拉的营业额甚至 以每年5%到10%的速度在增长。


这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包括哈佛商学院在内的世界顶级商学院的不少教授,都尝试破解达巴瓦拉的成功秘笈。


哈佛教授关于达巴瓦拉的研究论文

他们的午餐配送,甚至还入选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印度第一财团塔塔集团、可口可乐、奔驰等 企业都邀请过达巴瓦拉向经理们传授经验,让所谓的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也自叹不如。


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BBC甚至还专门拍摄了纪录片来介绍他们。


BBC纪录片

因为大众的关注,达巴瓦拉也成为了孟买的一个象征,不少名流也慕名而来。

2003年,英国王子查尔斯到访印度,指名要见达巴瓦拉。但即便是王子驾到,达巴瓦拉们也只是同意在某一个送饭汇合的车站简单见一面...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他们每日的送饭流程。


身家50亿美元、维珍集团的老大理查德·布兰森也曾特意探望这些送餐小哥, 还换了衣服和他们一起送餐


匠人精神,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最早的达巴瓦拉出现在19世纪,那时中国还是清朝光绪年间,当时是因为定居印度的英国人吃不惯印度菜,所以就有专门为他们配送午餐的行业。


两个印度人看到商机,在1890年召集了100个当地人,成立了一家专门配送午餐的公司,这就是最早的达巴瓦拉。

130年过去了,印度遭遇了饥荒、战争、各种自然灾害,但达巴瓦拉却一直存在着,还发展到了今天5000人的规模。

哈佛大学研究过他们内在的商业模式,发现有几点:

1、递送流程简单、高效、直接

午餐从客户家里到办公室要经过5位达巴瓦拉的转手,他们分工精细,所有业务一环扣一环,每个人只做自己应做的事情,效率、准确率都能得到保证。

为了保证效率,甚至对客户也有要求,如果客户连续几次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饭盒,达巴瓦拉有权一个星期不受该客户的饭盒。


2、组织结构偏平、高效

达巴瓦拉的组织结构十分扁平, 5000人的组织只有三个层级 :执行委员会、小组负责人和负责具体递送工作的达巴瓦拉。

每个成员加入协会,必须缴纳一定的资本金,这样所有达巴瓦拉都是股东,享有分红的权利。

所以在这里, 大家不是雇用和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合伙人关系,领导层由达巴瓦拉们一人一票选出。


然而,再精简、科学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还是要靠人来执行, 所以他们能成功,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一种源自心底的匠人精神。


做达巴瓦拉并不轻松,每天工作12小时,骑近18公里自行车,除去各项费用,一个月到手的可能只有400人民币左右,但成立至今,他们从没发生过一次罢工。

事实上,大多数达巴瓦拉都来自印度一个叫做Warkari的部族,这个部落的人都有乐天的传统和虔诚的信仰。

因为信仰,他们内心十分平和,在他们眼里,递送餐盒是为了解决顾客基本的午餐需要,已经不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因为这种平和,让他们可以一辈子专心做一件事情: 将客户交过来的餐盒按时送达,然后就能开心一整天了。


对比之下,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能保持这样的平和之心?

现在,无人工厂、无人商店、无人快递...人工智能慢慢进入我们的生活,不少人呼天抢地,哭喊着自己的饭碗要被机器人砸掉了。

但砸掉我们饭碗的,真的是机器人吗?不少人工作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赚一天钟,工作只为那一份薪水,全然没想过如何服务好客户,又怎能怪科技取代了我们?

想想达巴瓦拉,130年过去了,他们没有高科技,只靠两条腿、自行车送餐,居然越做越大,每月保持5-10%的增长。

最近几年,在印度先后出现了400多个送餐APP,但大家用来用去,最后还是用回了达巴瓦拉,就因为它又快又便宜。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和达巴瓦拉合作,肯德基请他们送餐、微软请他们递送软件产品、印度电信公司Airtel雇佣他们递送过电信设备和预付费卡。


正在送肯德基的达巴瓦拉

你敢想象,这是一个只靠火车、自行车和两条腿寄送、送餐小哥大部分都是文盲的组织吗?

试问一句:

如果把机械重复的工作做到细腻无比,又怎么会被机器取代?

如果把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又怎么会不赢得尊重?

如果用一生做一件事情,又怎么不会成功?

从20多岁开始,达巴瓦拉们开始年复一年地送餐,但他们仍把这份简单的工作当成事业,用心思考哪条配送路线最合理、大风大雨也不停止,捍卫着这份职业最重要的守时守信。


到了60多岁,他们干了一辈子,再把这份工作传给儿子,我们眼中的送外卖的,对他们而言是一份家族产业。

我们能有这样的耐心、从容和热诚吗?

一位在硅谷工作的人曾写过这样的话:

“在硅谷,很多印度人可以30年一直写代码,干着重复的工作,一辈子做个程序员。但如果一个中国人在一家公司做了三年还没有升职成为经理,他就会马上跳槽,辞职走人。”

所以说,如果以后真的有一天,我们真的无工可打,被机器人取代了工作,别怪马云、别怪刘强东,要怪只能怪我们自己,过于浮躁和躁动。

有时候,即便是送好一份盒饭,风雨无阻、准时无误,也是一场漫长的人生修行。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97178.html (转载请保留)

随意打赏

外卖送餐员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