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了微信小程序的“回光返照”
关于小程序,去年我先后写过两篇文章(《微信急了》和《事到如今,小程序到底是不是个风口,心里该有点数了》),以此来论述我对“小程序”的不看好,主要观点是:
1. 从微信体系受益最大的内容创业者,不具备开发成功小程序的基因;
2. 能够开发出现象级产品的团队,不会仅仅为微信生态服务。
最近在向游戏开发者开放小程序之后,包括跳一跳、头脑王者在内的一大堆小游戏,成功颠覆小程序领域,甚至多次形成了“刷屏”潮流,这让我对小程序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现阶段小程序中兴的原因到底在哪?“用完即走”不是关键因素,如果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下载一个并非难事。何况小程序从来都是“用完即走”,为什么以前一直不温不火呢?一定有什么新的因素发挥了作用。
阿拉丁指数2018年1月榜单:短短一个月内游戏类血洗小程序榜单
阿拉丁指数2017年12月榜单:TOP10中80%是工具、电商
我认为这个新因素就是:微信赋予了小程序“创造流行”的能力。
“流行”这一社会现象,齐美尔用“趋同”加以解释,据此一件事物的流行要满足几个条件:
人们使用它;
人们谈论自己如何使用它;
尚未使用它的人会因为其他人的谈论而感受到趋同的压力。
这一组现象先后发生循环,是为“流行”的发生。
我们很容易发现,如果一个人不用微信、微博或其他任何形式的社交网络,那么他是不会体验到任何APP的“流行”的,因为尽管他自己会下载那些许多人使用的APP,甚至也会知道哪些APP有大量的使用者(根据商店的统计数据)。但是他既不会感知到人们对流行APP的谈论,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使用某个流行的APP而承受任何压力。
来自朋友的社交压力,是促发“流行”发生必要原因
和传统应用商店“广播式”的产品分发模式不同,小程序内生于一个巨大的社交平台,它的产品分发模式是完全基于人与人的,“病毒式”的。这就决定了小程序比传统的APP应用更方便地形成“流行”效应。
除了这项根本的差异之外,小程序在具体设计上,至少在两个方面降低了“流行”发生的成本。
第一,小程序“无需安装”的特性,极大降低了人们接受某件流行品的成本。
不仅在社交平台上,流行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一般情况下,当你身边的人开始使用并积极谈论某件事物的时候,尽管你已经开始感受到“趋同”的压力,但通常来说,仍有很多阻力会阻止你开始体验/使用这件事物,例如:
购买一件时髦的服装会花掉你不菲的预算;
观看一部电影会消耗掉你一整个晚上;
下载和安装一个APP会花掉你不少时间和流量。
但是在微信平台上,借助小程序这个设计,它让接受某件流行品变得非常容易。
具体来说,传统APP需要你:跳出聊天窗口—关闭微信—打开某个应用市场—等待下载完成—等待安装完成—开始体验;
而小程序只需要:一点就开,立刻体验。
如果需要下载一个专门的APP才能“对战”,会怎样呢?
第二,小程序作为微信内生的机制,在创造流行上遭遇的障碍更少。
人们当然不是刚刚发现微信、微博这类社交平台在制造流行品上的独特作用。社交分享功能早就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标配。
问题是,既然在人家平台上做传播,当然就要仰人鼻息。微信远远不是某些人臆想出来的去中心化的“乌托邦”。恰恰相反,从虾米到易到,从Uber到ofo,因为“诱导分享”而被封禁的各类“刷屏”产品可谓为数众多。
你有没有注意到,刷屏的H5、爆款文章越来越少了?有没有好奇过,明明大家都在分享滴滴红包、美团红包、饿了么红包,却从来没有在朋友圈里见到过?有没有想过,火爆一时的各种“复活码”,为什么仿佛突然之间在朋友圈里销声匿迹了?
一方面,微信在逐年、逐月地收紧各类站外产品在微信平台上的功能权限,并对其传播路径作出种种干预;另一方面,在各大互联网公司,如何规避微信的“天条”,如何突破微信的流量限制,已经成为产品经理们最为苦恼的日常问题。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小程序作为微信的亲儿子,得天独厚。
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肯定,微信是乐于见到出现更多、更流行的小程序的,如果一定要有什么东西“刷屏”的话,对于微信而言它最好是个小程序(而不是其他什么产品或者H5)。
另一方面,相比完全开放的HTML5+JS,小程序作为一套微信自建的开发标准,有所为有所不为,开发者做什么都是要讲“基本法”的。长期来看,以小程序形式出现的“刷屏”现象微信官方更容易管理,承担的风险也更小。
近期广受关注的“拼多多”是少数在游戏之外成功创造“流行”的例子
还有一点,长期以来不温不火的小程序突然“回光返照”,很重要的原因是微信终于找到了对的合作伙伴。
在所有互联网产品中,游戏是经营效果最依赖“流行”的一类。除了流行时间极长的例外,大多数游戏都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典型流行品。2017年初以来,距今短短一年时间我们已经先后目睹了《阴阳师》《王者荣耀》《恋与制作人》《跳一跳》等游戏的一时风靡和重归寻常。
如果说“小程序”相比传统APP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去创造社交平台上的“流行”。可以说,有经验的游戏开发者,无疑是最擅长于利用小程序的特性去创造短期“流行”现象的。也正是这个群体的驰援入局,使得小程序成为这个冬天里的“一把火”。
许多游戏都只能流行一时,但也只需要流行一时
从整体来看,我仍然不看好小程序能成为一个风口。最好的开发者也不可能把自己定义为微信生态的贡献者,而对于大部分受益于微信内容生态的创业者,小程序的入池门槛仍然太高。
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小程序“创造流行”的潜力是不容低估的。对比基于商店、渠道、广告投放的“广播式”用户增长方式,小程序甚至与其是对立的。这种对比会让我想起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历史性替代过程。当然,说不准小程序以后还可以讲出新的故事。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105874.html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