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网易应用的点点滴滴……
1.
我曾一度想,究竟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产品?
界面再漂亮点?交互再便利点?功能再强大点?我总陷入这样的矛盾,但又无从下手。
直到偶尔听说某公司一产品总监,写过超过1500款客户端的使用分析,我突然释然了。
不用纠结太多,只需悉心研究。
2.
工作这些年,收获并非是出过哪些产品,而是当面对一个新产品时,能在脑中快速形成其执行方案。
互联网产品大多相通,经验也正体现于此,但又要努力控制不被经验所限,毕竟,经验往往会制约灵感和创造力。
3.
虽在无线互联网行业摸爬5年,但这的确是我第一次做客户端产品。
我曾对朋友说“网易应用”是我设计的第一个客户端,但他们不信,可事实又的确如此。
4.
懂行的兄弟们都知道,国内产品岗位毫无门槛。经常有编辑或运营朋友告诉我,他转行做产品了。
我也一度跟猎头调侃,有那么多做产品的兄弟,随便找谁都行,请不要再给我打电话了。
之所以无门槛,是因为无论是谁,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再加上同类产品众多,随便挑几个,找个PRD模版一套,就算是产品方案了。
5.
我虽然知道这个规则,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我庆幸的是,大学至今,我一直保持着对产品的兴趣和热情。
我亲眼看过新浪把我设计的“梦幻NBA”原封不动抄过去,也亲耳听到他人调侃“网易应用”客户端其实和App Store没什么差别。
无论好还是坏,但我从未因为他人的质疑而停止前进。
6.
某天我给几个兄弟说,咱们必须得找出和同行的差异,否则就可能被替代。
但这个差异的确难找,我只觉得在这个现状下,谁对产品思考得深入,谁能把细节挖掘得再透彻点,那就算一个小规模胜利。
需要天赋吗?需要。但我认为这更多表现在性格上,必须得能容忍自己推翻自己,跳出来看待自己的作品。
他人若有异议,在当面反驳之余,定要在背后认真思考是否有可取之处,不能固步自封。
这个行业里的创新大多是微创新,说白了就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果改进得当,那就是一个大规模胜利。
7.
我从网易离职已满1个月,之前虽说负责一段网易应用项目,但时间太短,仍算拾人牙慧。
唯有对网易应用iPhone客户端,至今仍难割舍,毕竟现在的版本,每一个细节,都曾经过我反复推敲。
设计的整个过程,参考了上百款同类应用,经历过无数次自我否定,激动过,迷茫过,失望过。
现在细想,依然有种种问题,但总体仍算满意。
8.
总想写一个博客,把网易应用客户端的历程记录下来,并分享期间感受,但一直慵懒。
趁着现在很多还没有忘记,姑且写一点吧。
[1]加入团队
大概在去年12月,我还在移动梦网工作,彭毅打我电话,问我是否考虑跳槽,我说可以。于是他抛给我几个命题:
1、当下用户最需要的Market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2、对于未来手机行业的Market发展,会往怎样的方向走;
3、交给你一个项目,去占领山寨机Market市场,你会开发怎样的产品来应对这个需求;
巧合的是,我之前有过类似思考,所以很快回邮件给他:
以手机行业的Market为例,发展趋势是App数量越来越多,但问题是这些应用难以被有效推荐,优质应用不易被筛选。
考虑到“用户最需要的“功能,很容易想到经常出现在身边的一些问题:
a.你有没有好的应用来分享?
b.你装的这个应用叫什么名字?
c.推荐一些你常用的应用吧?
而无论是官方Market(如App Store、Android Market、Symbian Ovi
Store等)还是一些非官方Market(如Getjar、Appsfire、iApps.im等),同质化严重,均以官方的形式将app直接推送给用户,它们所共有的功能无非是:
a.分类列表
b.排行榜
c.搜索
d.个性化展示(如特殊推荐、限免)
这些Market无法解决上述所谓“用户”提到的问题,所以基于用户需求,Market除有官方推荐外,还应有用户推荐;这些推荐未必是用户主动推送,而是通过终端扫描用户所安装的应用而获得。
我认为,朋友推荐的App比官方推荐的App更容易使人安装。
这样基本具备以下功能:
a.和用户通讯录挂钩,查找相同终端;
b.定时扫描用户所安装的App;
c.统计用户对已装App的使用频率;
d.依据通讯录(或帐号)建立用户交互网络,共享信息;
通过类似Market,很容易了解朋友安装了哪些App,哪些使用频率最高等,最重要的是,它在Market中可以直接被安装,有助于App的筛选和推广。
因此对于这3个问题的答案,我简单概括如下:
1、用户之间针对App的分享功能;
2、深度整合用户对App的使用统计;
3、我不清楚这里山寨机的概念,但市场其实是低端用户的市场。而据我了解,低端用户关心的,更多的是换肤、铃声、朋友在玩什么等内容;所以产品重点是考虑如何把这块内容和Market结合。
这是当时邮件全文,只字未改。回头再看这封邮件,很高兴当初想法和后来确定方案及实际做法并未偏移,这很难得。
由于应用商店投我所好,在和彭毅再次沟通后,我于今年2月底加入团队,重回网易(我09年曾任职网易),负责客户端建设。当时除了彭毅外,还有我曾经的领导双河同学,以及不久后加入的硬件达人泡泡同学。
总体来说,制作初期就定下了我们的应用平台走社会化推荐的方案,只是要分步骤分阶段,逐渐实现目标。
[2]产品上线
当初我非常焦虑,毕竟无客户端经验,担心无法胜任,几乎所有业务时间都在研究竞品及客户端设计原则。现在回头去看,技能是死的,想法是活的。因为想法确定,所以在研究一个多月竞品后,很容易就拿出了第一版方案。
相比网易应用客户端第一版方案,现在线上版本真的要简单很多。那个方案里,涉及了一系列用户关系、应用分享等功能,但最终由于开发时间限制,被迫一一砍掉。虽有点后悔,但也的确没错,如果当初盲目推出,用户的理解成本要高出很多。
经过反复删减,网易应用iPhone客户端第一版(v1.0.0)只有如下功能:
推荐列表;
限免列表;
装过功能-记录你装过的App;
想要功能-标记App的限免推送及提示;
分类搜索;
个人中心;
其中曾纠结过“装过”功能,担心其无实际意义,现在觉得它可以作为用户安装信息的记录,进行很好扩展。
另外是“想要”功能,想要APP的PUSH提醒不再多说,倒是在个人中心想要列表的限免标记,是直到临近上线时才突然想到的。
值得提下的是“可能装过这些App”的功能,这个部分国外App才有的功能,在要求做到后,我们的iOS开发王聪同学经多次研究才得以实现,而至今国内App中仍未发现类似功能。
客户端在7月跌跌撞撞上线了。由于美术和交互效果不错,上线后口碑还成,而当初交互设计师一直未到位,我也暂兼了下交互工作。
[3]版本迭代
我一贯认为,产品一旦上线,版本迭代就必须要谨慎,不能过于颠覆用户习惯。这块也是从苹果产品中收获心得,虽然苹果经常系统升级,每次推出数十上百个新功能,但丝毫不会影响用户原有操作。这点上微软操作系统的升级就有点变态了,Vista曾让我习惯了很久。
如果在产品设计初期,最重要的是用研、竞品及自我判断的话,那在产品上线后的迭代,最重要的就是数据分析了。数据可以告诉你某个功能用户是否喜欢,可以帮助你做出进一步的判断,所以丰富的数据分析是必须的,但在这个基础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听取用户意见,毕竟产品设计师永远是产品的主导者,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能做出独立判断。
在网易应用客户端上线一个月后,第一个版本迭代(v1.1.0)推出了。由于某些原因,当初共同完成网易应用平台的彭毅、双河、泡泡离职,所以我不得不负责整个网易应用平台。
对于我来说,我只希望能专心做好产品,并坚持如一。对于网易应用的第一个版本迭代,我也找到彭毅进行了详细沟通,听取了他很多建议。
在不颠覆用户习惯的原则上,网易应用客户端第二版(v1.1.0)推出了以下功能:
装机必备;
应用广场;
把所有的切换标签全部在头部显示;
分类里引入所有限免信息;
对于第二版,完全是一个为社会化功能做铺垫的版本,在设计这些迭代时,我几乎就已经想好了下一个迭代的方案。在这个阶段,内部也有了不同的声音,是要做媒体化推荐还是做社会化推荐,对于我个人而言,现阶段做什么不重要,但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以防止产品很快衰老。
显然,媒体化推荐的路子,不利于产品生命延续。而对我来说,纯粹的社会化也并非是我想要的,如何从媒体化到社会化的偏移,在保证丰富推荐的前提下,又要让用户觉得酷觉得好玩,是思考的重点。
其实在网易应用上线前后,也涌现出了一些社会化应用商店,比如iApp4me,比如揣着,比如App汇,这些竞品的出现极大增强了我的信心。但包括iApps和App111在内,我并没有把这些应用商店看在眼里,因为我清楚我的目标,是希望拿下未来,而这些应用商店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小石子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当网易应用的数据不好时,我依然充满信心,而且不愿放弃或改变,我相信当初的选择和既定的方案。好产品总会闪光的。
[4]离开团队
由于种种原因,我最终也选择了离开。我在微博上写道,唯一舍不得的,就是网易应用。
我设想的第二个版本迭代,网易应用客户端第三版(v1.2.0),也胎死腹中。第三版的改动,是考虑在有一定的用户后添加的功能,也将使客户端更加完善。
在这里,我将我设计第三版(v1.3.0)功能和页面公布出来,以示纪念。毕竟,它再也不会出现在线上版本中了。
调整首页推荐位;
增加专题列表;
调整专题详情页增加专题分享;
增加排行榜;
应用最终页浮出相似应用提示;
限时免费增加新标签;
个人中心增加联系人;
在他人个人中心可以看到相似和差异应用推荐;
另,第三版所有功能均是个人所想,并未内部评审,所有页面均为我用PS所画,未涉及他人,考虑再三,才决定放出。
页面如下,存入手机中浏览效果更好。
1、推荐页
2、专题页
3、专题展示页
4、限免状态区分
5、排行榜
6、分类搜索
7、应用最终页
8、相关应用推荐页
9、我的个人中心
10、他的个人中心
That’s All!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9710.html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