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王思聪和陈欧互怼的共享充电宝,水有多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共享充电宝已经悄悄在投资圈火了有一段时间了,如果不是 5 月 4 日,聚美优品高调宣布将以 3 亿元人民币收购充电宝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由街电科技将其充电机柜放置在合作的商场、餐厅等,用户通过扫描机柜上的二维码将其取走,用完在其它服务网点归还,你也可以想象成是“有桩充电宝”)股权,王思聪又做出这样看衰的评论:
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
可能共享充电宝短时间内都只会是小范围的一件事。
在这次聚美投资“街电”之前,“小电”、“来电”、“Hi电”等共享充电宝的项目就曾引来过大量关注,且都拿到了不少融资。甚至有媒体人根据此前的单车之争等,判断充电宝的烧钱战役已箭在弦上,百“电”大战一触即发,又一个高举着共享经济大旗的创业项目似乎已来到风口,只等资本助推这股东风了。
那么,为什么共享充电宝会成为风口频获融资?以及共享充电宝这波风会吹多久?这件事到底靠不靠谱?我们来看看各大媒体评论人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一、何谓共享充电宝?
按百度百科的说法,从使用场景上看,目前市面上已出现的共享充电宝主要有三类:
1、以“来电科技”为代表的移动模式下的移动共享,人和充电设备都可移动,从A地借的充电宝到指定的BCDE地也是可以还的。主攻大场景,如景点、商场。
2、以“街电科技”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移动共享,在A地借,就在A地还。主攻小场景,如咖啡厅、酒吧等。
3、以“小电”为代表的固定场景下的固定共享,桌面上有线机一体的充电宝,可直接充电,拿不走。主攻每张桌面,例如餐厅、KTV、咖啡厅等。
使用场景虽有不同,但流程却相差无几。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扫码—注册—付款—借出”,还是较为方便快捷的。
二、为何充电宝会频获融资?
对于为何选择投资共享充电宝,聚美优品CEO陈欧认为,充电是高频刚需的,能够真正解决老百姓生活中的便利,此外,共享充电宝拥有百亿级的市场。
[email protected] 的《王思聪陈欧互怼背后:十余家机构参战共享充电宝》一文中所提到的,虽然共享充电宝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用户本身购买一个充电宝的成本并不高,随着快充等技术的发展,手机待机时间会越来越长等,但:
对于共享充电宝企业来说,比这些问题更紧迫的,是市场占有率。毕竟更多的网点数意味着更多的用户,还有随之而来的线下流量想象空间。
街电相关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目前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速度,只有快速获取线下流量,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此外:
目前街电已铺设近 4 万台柜机,市场上有 20 多万的电源数,用户数已超 300 多万。使用街电充电宝,每位用户需要支付 100 元押金,这差不多覆盖了充电宝的成本,如果有人不归还或者损坏充电宝,将会扣掉押金。在一些人流量高的咖啡厅和酒吧等地,充电宝的日均使用次数最高能够达到 30 次。除去人为破坏之外,目前损耗率较低。
来电科技CEO袁炳松也曾透露,一台充电宝成本在 90 元左右,循环使用次数约为 800 次。在不考虑充电宝柜台成本、场地费用外,一台充电宝平均 45 天就能回收成本。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注资 3 亿元,陈欧将出任董事长》中,提到了共享充电宝自身的优势,或者,这也会是充电宝会频获融资的原因所在:
眼下这门生意,高频、刚需、较好的现金流被认为是共享充电宝的优势所在,参照当前打得火热的共享单车的逻辑,做共享充电宝的租赁公司核心竞争力或许将是铺设速度和资金使用效率,随处可见的铺设产品数越多,被教育使用的用户也能得到一定程度增加。
按照目前的趋势资本快速向头部公司集中,则加剧了行业的马太效应。
@ 42 章经—曲凯 用“来电”大致的财务模型,算出了一个共享充电宝的机柜大约能在7、 8 个月内回本,如果不是“来电”这样的大机柜,生意的回本周期还可以缩短。
这样看来,共享充电宝确实算得上是一个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盈利周期可期的项目,能够成为现阶段资本的宠儿,也是正常不过的事。
三、共享充电宝这事儿靠谱么?
看好的有很多,看衰的自然也不少。
同样是共享, [email protected] ��瞻网 的《王思聪陈欧因共享充电宝互撕,摩拜投资人:坚决不投》一文中有提到毛圣博对共享领域的态度。毛圣博认为,需求点很重要。共享单车以出行为需求点,从商业化来看就比较成功,Airbnb和滴滴也都有自己的需求点。
但对于共享充电宝,毛圣博表示这个在市场上并没有特别大的需求:
因为成本实在太低了,买一个充电宝也就几十块,代替方法很多,而且流动起来很麻烦,远远比共享单车麻烦。比如共享单车用完随手停在路边的停放点就好了,这个并不固定。而充电宝就比较麻烦,充完了还得还回去。
除去成本问题外,@钱坤投资 认为,充电宝的电池问题、手机没电是否为高频现象,也都需要考虑在内。在《王思聪和陈欧互怼的共享充电宝或将引领下个锂电池投资风口》一文中,@钱坤投资 指出:
充电宝的电池问题是个大问题,然而随着当下无线充电、快充甚至太阳能充电等技术在发展,电池技术理论上是在不断进步,一天一充发展到 2 天一充,再到 7 天一充是技术进步的规律。
其次,对于用户来说,在紧急的情况下手机没电是偶发性现象不是高频现象:
实在手机没电又急着要出门,带个充电宝耽误的时间远比到处找商场去租赁一个充电宝要来的方便,不至于像投资人所说的“当前人们出门连钱包都不想带,更别说带充电宝”。即便用户会使用充电宝,但也不会是一个高频的行为。
关于上文提到的刚需问题,在《创业维艰,陈欧“奋”不顾身扑上去的共享充电宝,很可能是…》一文中, [email protected] 提到,充电确实有可能是刚需,但问题是,刚需就是痛点么?在这里,作者做了一个有味道的比喻:
拉翔是刚需,但吃翔恐怕才是痛点吧!
作者还提到,随着手机电池电量逐渐扩容,快充技术、光伏充电技术的普及,未来只怕连刚需都谈不上了,更不要说痛点了。而且,目前很多人都有外出带充电宝的习惯,共享充电宝要做的其实不是培养用户的习惯,而是改变用户的习惯。让用户放弃已买的充电宝,转而交给共享充电宝们一笔押金和使用费,未免太天真。
[email protected] 的这篇文章《别说王思聪,共享充电宝要火共享单车也不答应》,从安全、经济、便捷性的角度,提出了共享充电宝存在的一些发展瓶颈:
一是安全,央视 315 晚会上已经曝光过公共场所的手机充电桩也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向用户手机植入病毒应用,从而获取用户信息,盗取用户钱财的问题。
二是经济性。共享充电宝动辄百元的押金,可以让消费者去市场上买一个容量不错的移动电源了,这会打击他们使用共享充电宝的积极性。
三是方便性。许多充电宝需要归还到指定地点,而且按时间计费,这意味着用户不能拿共享充电宝去很远的地方。
相较于从模式、经济角度出发得出的观点,@三表龙门阵 对于共享充电宝的态度则是充满了鄙夷,在《卑鄙的共享充电宝》一文中,三表明确指出:
共享充电宝是个道德低下的发明。
三表拿大姨妈和电量做了一个有趣的对比:有突如其来的大姨妈,绝无不宣而至的电量匮乏。
三表认为,经期紊乱是大概率的事,如果有共享卫生巾的存在,那么对于正逛街忽然来大姨妈的女性朋友来说,是大善。但手机的电量是可预见、可评估的。人类是有智慧的,结合自己当天的出行计划,是可以预见自己的电量能支撑多久的,出门前主动充上电,即使外出的时候手机真的快没电了,也会控制自己少玩手机,这是自律和智慧。
但共享充电宝则是给懒惰、不节制的人群提供了更懒、更不节制的便利条件。手机快没电了就好好陪朋友逛街、家人聊天,但共享充电宝让你变得像个废人,因为你不能戒除低电量化身的心魔,你在一个巴掌见方的机器面前变成了毫无原则的奴隶。
文章最后,三表再次点题:我说“共享充电宝”不道德,不是说“充电宝”不道德。三表认为:
我们随身携带自己购买的充电宝,那份沉重是我们用懒惰交换来的代价,我没充好电,我背着它,我受累,我活该,我下次得提醒自个儿。我怕我控制不了自己,成天盯着手机,导致电量不足,我愿意为我难以自控的挥霍背上负重的代价。
而共享充电宝让人的知耻与自省瓦解了,扪心自问最难,而对着柜员机扫一扫则很容易,一切都消解了。
四、共享充电宝会走多远?
以上我们提到了一大堆共享充电宝存在的隐患,难道这些共享充电宝的风投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么?或者是认为这些问题都无大碍?也许,他们所看重的是短期内的火爆与盈利。在投资人看来,共享充电宝回本周期快、损耗率低,成本投入低,谁线下疯狂铺设渠道的范围广、速度快,谁就更容易获取暴利。至于来自先进科技的威胁,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应该并无大碍。
关于共享充电宝这事儿能走多远,或者说,最后会不会就变成一家独大了。“河马充电”的创始人王润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未来这个生意,不会一家独大,而是可以多方共存的:一是于用户角度来看,品牌效应不强,因此接受度更广;二是壁垒低、重渠道,一线城市几家各占一方,二三线城市也可以有二三线的玩家。
至于现实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乐观,这条路又能走多远,我们还是持观望态度吧。 (完)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82363.html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