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的招财宝出现了3亿坏账,互联网平台何以成了劣质私募产品的包装品
摘要: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兑付危机,而是蚂蚁金服自身问题的暴露:尽调没有做、风险提示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完整、误导销售。
招财宝出现3亿坏账,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劣质私募债直接分解为公募产品,面向众多散户,再经过多次转让,包装成个人贷产品。
钛媒体此前记录了金融科技领域发展过去一年的种种变化,也许这是最大的年度事件。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兑付危机,而是蚂蚁金服自身问题的暴露:尽调没有做、风险提示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完整、误导销售。
我们首先将事件过程进行了还原:
12月20日,蚂蚁金服旗下招财宝发布公告称:惠州侨兴电讯工业有限公司和惠州侨兴电信工业有限公司于2014年分别发行的“侨讯第一期至第七期”和“侨信第一期至第七期”私募债,由于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按时还款。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无法兑现的金额共计3.12亿元,涉事的两家公司都隶属于广东侨兴集团有限公司,这笔债券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备案,担保人是侨兴集团董事长吴瑞林。
同时卷入危机的还有浙商财险、众安保险,浙商财险为侨兴私募债进行保证保险承保,众安保险提供保证保险增信。浙商财险的态度是:
广东股交中心的索赔资料尚不完整,正在通知其尽快补全。众安保险称浙商保险已启动理赔程序,后续进展众安保险将予以跟进。
当然,招财宝也再次声明称,投资人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在招财宝获得上述机构反馈之前,投资人可以:
要求侨兴电信和侨兴电讯两家公司偿还本息。
要求浙商财险承担保险责任。
要求担保人——侨兴集团董事长吴瑞林承担连带保证担保责任。
要求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敦促各方保证投资人合法权益。
然而问题在于,招财宝并没有提到自身的责任,而是自称作为开放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发布产品机构均为银行、保险公司等专业机构,且发布产品须引入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提供增信,为投资者提供保证保险保障获担保。
遗憾的是,在上述这些说辞里,并未让投资者看到道歉的诚意。
因为这次兑付危机的本质是:招财宝将高风险的私募债包装成“定期理财”产品,让投资者误以为是类似定期存款的理财产品,诱导大家“买买买”。
两年前,钛媒体一位记者也是招财宝的忠实用户,最早也购买过其中的万能险产品。不过,这个产品很快因为打擦边球而下线,后来上线的都以企业贷为主。
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位记者后续便停止了通过这一互联网理财平台进行投资。
从一个理性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我有两点考虑:
一是现在实体经济不行,赋税过高,很多中小企业都在生存边缘,有多少企业的利润率能cover掉借款利息呢?企业贷类的产品,实在风险太高;
二是招财宝平台披露给投资者的信息太少,而且,很多产品是把一项借款需求打散了,并不是小额分散的原理。
一位接近蚂蚁金服相关业务的人士曾告诉钛媒体记者,今年9月,蚂蚁聚宝的项目负责人曾很自信的告知该人士:蚂蚁金服已经没有P2P了。
招财宝上述关于公告一出,上述人士向钛媒体表示了愤怒,“蚂蚁金服公然撒谎。”该人士说。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风险事件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刚性兑付打破是不可避免的,但良好的投资理财环境,当然应该以明朗、公开、诚信的态度来打破规则。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66945.html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