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巨头都给BAT打工?现在说还有点早
[摘要]传统电影公司无需站队,只要把内容做到极致,就会成为BAT生态圈的重要角色。
创办于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中国电影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往届不同,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包括互联网电影展映、互联网电影产业投资跨界峰会、互联网电影上海高峰会和互联网电影之夜。
去年的上海电影节,博纳影业董事长兼CEO于冬公开表示互联网公司将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统治者,传统电影公司将扮演给“BAT”打工的角色。而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互联网公司也的确在电影行业中扮演了愈发重要的角色,粉丝电影、弹幕电影、自制剧转大电影等新模式不断涌现,而在电影的整个链条中,互联网公司也有不小贡献。
但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于冬却认为互联网的介入助长了电影投资商的投机行为,他们更愿意花钱去拍周期短、有粉丝效应的逐利电影,而不愿意认认真真做一部可以迎战好莱坞的电影,结果导致了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停滞和下降。
在于冬看来,传统电影公司无需站队,只要把内容做到极致,就会成为BAT生态圈的重要角色。
互联网+电影早已开始
互联网公司最早在电影行业中往往扮演赞助商的角色,在多部国产大片中都有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植入,随后网络转播也成为互联网公司参与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公司爆发式增长,以BAT为代表的三巨头以及众多小巨头们开始更深层次进入传统行业,以阿里巴巴、优酷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公司开始成立属于自己的影业公司,并试图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去年上映的几部国产大制作中,互联网影业公司均有参与,而互联网电影《秦时明月》、《十万个冷笑话》等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今年早些时候,阿里巴巴向华谊、光线等传统电影公司注资并成为大股东。
但于冬对互联网和电影行业的所谓“联姻”,一直抱着警惕的态度。在他看来中国电影行业本身太过脆弱,强大资本和强大外来影片的冲击,都可能让这个产业迅速地转向。自带雄厚资本的互联网公司的介入,实际上助长了电影投资商的投机行为。于东表示:“他们更愿意去拍一些短视频,或者是粉丝效应的逐利的影视作品。没有人再愿意去组织强大的电影内容、电影阵容,去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片,迎战好莱坞电影。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整个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下降,或者说停滞。这是我本人一个非常大的担忧。”
相较于于冬的忧心忡忡,已经接受阿里资本联姻的光线影业老总王长田,更愿意热烈拥抱“互联网+电影”的行业布局。王长田表示:“光线接受了阿里24亿的注资,让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整个行业最核心的还是电影本身,还是电影产品。我们传统电影公司作为内容生产者,在整个产业链里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地位,因为内容才是电影产业的核心。”
电影制作流水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公司在电影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在强势进击,从版权、投资到制作发行、营销推广,再到电影票、衍生品的销售。
中国国产片票房记录保持者《泰囧》导演徐峥表示:“从题材的规划,大数据就介入了。剧本还没有做之前,就知道电影是一个怎样的量级,多少投资,做成怎样的电影。有了剧本也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评估系统,总结里面的笑点、泪点,有没有被感动的地方,有趣吗?这个主人公到底讨不讨喜,找谁来演,都可以产生数据。”事实上,阿里推出的娱乐宝粉丝众筹平台,就是基于这种大数据驱动的内容生产的过程。
这种模式被影评人周黎明戏称为:“过去决策者拍脑袋想的问题,现在都交给大数据了。”
在这种模式下,电影的制作逐渐流水线化,在获得小说、游戏等版权后,通过大数据征集创意、选演员、定导演,最后则是互联网化宣传、推广和销售。
博纳没站队
北京时间6月12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博纳影业宣布,已收到私有化要约,以13.7美元每股的价格收购博纳,这一股价离11日的收盘价格12.86美元溢价6.5%左右。博纳影业于2010年12月在纽约纳斯达克上市,但米高梅的破产使得资本市场对电影行业兴趣锐减,而博纳在资本市场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估值。
在于冬看来,互联网巨头进入后中国电影产业未来一年格局已定,但博纳还没有站队:“众筹融资开始,粉丝经济流量导入,在线销售,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只有内容创作,互联网做不了。”于冬表示,IP并不是剧本,只是创意的原始材料,要转化成剧本,需要创意人才。这一环是留给电影产业唯一的生存空间。在他看来有着大制作、大导演、大班底的电影作品将会前途远大。于冬认为自己手里的版权将会非常值钱,他会待价而沽。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21576.html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