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蛋到“滚蛋”,Uber创始人卡拉尼克是怎么作死的?
Uber创始人卡拉尼克要离开Uber。
这家估值700亿美元的公司,在今年一连串负面新闻的轰炸之下,似乎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的边缘。而罪魁祸首是卡拉尼克塑造的狼性企业文化。
如今,卡拉尼克长期休假,Uber意欲重塑企业文化。甚至连Uber的员工都说, Uber 2.0要开始了。
Uber重启会像预想的那么顺利吗?如同卡拉尼克的归期,一切未知。
美国时间6月11日,星期日,Uber董事会在洛杉矶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这次会议结束后,该公司迎来了高层的大震荡。
Uber创始人兼CEO卡拉尼克休假了,归期未知;公司“二把手”商业副总裁埃米尔·迈克尔因为董事会压力离职了。
事实是,今年以来,Uber已有数十位高管离职,包括CFO、COO,没想到这么快,连CEO 也要“离开”了!
伴随着卡拉尼克的离开,延续数月的Uber危机貌似告一段落了。
自2009年创办以来, Uber一直被视作敢于颠覆传统、挑战权威的创新者,并迅速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共享出行平台 ,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科技公司。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关注的是,它与传统行业之间产生的冲突。直到今年,一连串的负面事件爆出,层层发酵,迫使创始人不得不选择离开,以平息态势。
1、多米诺骨牌坍塌
Uber多米诺骨牌的坍塌始于今年年初。
1月份,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七个穆斯林为主的国家颁布禁令,引发纽约市出租车司机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大罢工。舆论齐心协力共怼特朗普的大背景下,Uber却宣布自家会继续提供机场接送服务。随即社交媒体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Delete Uber”活动,那一周末Uber的出行量锐减10%。据说有超过20万用户删除Uber的应用。
2月份,一位前Uber女性工程师Susan Fowler公开发文,抨击自己在Uber受到的性骚扰,以及Uber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反过来称她为“一个麻烦”。Susan以自己为例,描述了这家科技公司内部的等级划分、勾心斗角和性别歧视等恶劣氛围。博文引起社交网络一场风暴,迫使Uber CEO卡拉尼克请来前美国司法部长小埃里克·霍尔德展开调查。
同月月底,谷歌旗下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Waymo,一纸诉状把Uber告上法庭,宣称:谷歌前高管Anthony Levandowski在离职谷歌前窃取了公司的机密技术信息,成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Startup,并把这家Startup卖给了Uber。就是说,Uber使用了从谷歌非法获得的技术资料,研发无人驾驶技术。
3月份,有媒体爆出:Uber的内部秘密工具Greyball已经帮助Uber在政府调查人员面前,玩了数年的“猫和老鼠”游戏。这本是公司研发出的阻止不良乘客的工具,后来“基因突变”,被用于阻止监管机构对Uber的调查。此事被捅开后,司法部已经立案调查。
6月份,Uber 解雇了亚洲业务副总裁埃里克·亚历山大,他向卡拉尼克等人捏造了强奸案受害女性的医疗记录 ,认为这起强奸案是由 Uber 竞争对手捏造的。亚历山大是今年被解雇的数十位高管之一。
而在6月初,伦敦发生恐怖袭击,人群疏散时候,Uber采用了“峰值加价”策略,已经引起公愤,被指责为趁火打劫。
这种境况,Uber并不是第一次面对。早几年,Uber 已经爆发过几次公关危机。
2013 年,美国东海岸遭遇暴风雪,Uber 的动态加价系统遭到用户抨击,但卡拉尼克却用一些术语回应用户的批评,认为自己的做法符合经济学规律。
2014 年,印度一名 Uber 司机强奸了乘客,一些人公开批评 Uber 在确保乘客的安全方面做得不够。这起事件发生后,德里政府在本地区禁止了 Uber 服务,但公司之后恢复了经营。
这些危机都没给 Uber 带来实质性伤害。因为这一时期,Uber处在上升期,外界关注点在于,Uber火箭般的发展速度,融资数额屡创新高,估值突破天际,业务量的增速,这些现象让大家有意无意忽视了那些负面消息。
毕竟,企业在成长期,经济发展是第一要位。
但是当经济发展的上升周期一过,内在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以前被忽视的问题,开始反噬之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2、成也萧何败萧何
Uber走到今天,陷入当下的困境, 罪魁祸首在于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就是卡拉尼克最为推崇的狼性文化:“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
在Susan发文事件后,《纽约时报》通过明察暗访,曾写出一篇分析Uber文化的文章。其中着重指出:Uber各区域公司都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能取得快速增长和营收,很多决定不需要总公司监督。
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风格,让公司内部弦绷得很紧,员工尔虞我诈,“利用各种手段”完成绩效。 Susan博客写道:“每个经理都在和同事竞争、试图取代直系上司。这些经理并没有隐藏自己行为,甚至在会议上吹嘘所做的事情。”
公司内部压力大,缓解压力的方式也很“奔放”。 《纽约时报》报道称,2015年Uber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全员大会,结果员工们喝酒、赌博甚至吸食可卡因,一位主管性骚扰数名女员工。
内部的不择手段竞争、以结果为唯一导向的高压企业文化,让Uber如愿以偿获得了奇迹般高增长高营收高估值, Uber 成功进入七十多个国家,并成为估值最高的非上市公司,被誉为传统经济最凶猛的颠覆者。但 这种文化也像一把双刃剑给它埋下多根导火线,在时机成熟时,就会引火烧身。 这个“时机”,就是Uber增速到了瓶颈、迟迟看不到盈利和IPO希望时,在今年年初以一场对新总统的抗议为起点,拉开了帷幕。
对于Uber企业文化的养成,创始人卡拉尼克难辞其咎。
“增长高于一切”,这是卡拉尼克的信条,他对其他事情都漠不关心,无论事关道德法律,还是危及公司形象。
为了保住高业绩高管,即便女员工遭受性骚扰都可以置之不理的情况在Uber发生,以及在和Uber司机争执中,他缺乏同情心的言论,都没有人感到意外。因为卡拉尼克和他创建的Uber就是这样的。
“我意识到一些人形容我是个混蛋。我愿意承认自己不完美,也承认Uber这家公司不完美。而且 和每个人一样,我和Uber都做过一些错事。但是在Uber,我们都愿意努力地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言论,卡拉尼克不止一次发表,这让他看起来真性情又具备了把公司带向成功道路的特质。
但是显然,现在市场已经不愿意接受这种苍白无力的道歉。这位“需要成长”的老男孩开始要为自己既往的所作所为承担后果。他和他一手创建的Uber必须要在实践中真正去成长。
这一切,要从审视企业文化开始。顶级管理和咨询公司 A.T. Kearney 主管迈卡·阿尔珀恩说:“在我看来,他们需要的不只是一种文化上的改变,而是要从头开始创建一套全新的文化。”
3、卡拉尼克离开能挽救Uber吗?
卡拉尼克真的离开了吗?
实际并不简单。Uber 的股份采用的是双层A/B 股架构,董事会9人中7人拥有超级投票权,包括卡拉尼克、他的联合创始人和好朋友盖瑞特·坎普 (Garrett Camp)、著名硅谷风险投资人比尔·格雷 (Bill Gurley) 等。也就是说,如果卡拉尼克的盟友和他行动一致,他便能够继续保持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无论休不休假。
形成今天这种局面,不论对卡拉尼克,还是董事会,都是艰难的决定。 但是也反映出这家公司真正开始痛定思痛,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
或许Uber将开启一段“去卡拉尼克”的时代,无论卡拉尼克愿不愿意、何时回归,他手中的公司掌管权力是必要遭到分散和削弱的,U ber不会再是他一个人的天下,草莽时代也该结束,进入企业发展的另一个阶段了。
对于Uber来说,创始人的离开,或许是这家公司新阶段的开启的标志。不管怎样,当下是Uber重塑企业文化和形象的重要契机。
对于这家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初创科技公司来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改变或许并不算晚,毕竟Uber在全球近70个国家的共享出行领域依然占据着主导性的市场地位。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85988.html (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