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度高考落榜,多次创业失败,30年后成“中国燃气大王”随习大大访美

一些事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三度高考落榜,多次创业失败,30年后成“中国燃气大王”随习大大访美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

高考,作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革新与延续,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对每位学子对未来人生的重新定义,也是对每段汗水浸渍的过往岁月的温柔慰藉。

然而,它能慰藉的灵魂毕竟只在少数;更多的人,收获的只有怅然失意。 若你正是被制度拒之门外的不幸者,面对命运不公的分岔路口,你会如何抉择?是再度赴考?是兀自沉沦?还是握紧命运的轮舵,自己定义自己的人生?

或许,王玉锁的故事会给你一些启示:三度高考落榜、多次创业失败、跑运输受阻,霉运与王玉锁如影随形;而30年后,他成了“中国燃气大王”,掌管着数百亿资产的新奥集团,跻身“燃气五虎”之列,并陪同习大大访问美国。

王玉锁用半辈子的试炼告诉人们,人生充满阵痛,而高考仅是阵痛的开始;人生也精彩纷呈,而这些精彩并非需要高考的成败来标注。

他告诉我们,一生很短,来不及失意。

1000块:人生第一桶金

1984年夏,20岁的王玉锁走到了命运的分岔路口。

这已是他第三次遭遇高考滑铁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反复的失败会逐渐消耗一个人的意志,更何况自己的年龄正迅速老去。面对不堪回首的过往,以及当时难以逾越的高考门槛,他知道,自己无法再投入第四次高考的应试准备。

他选择了下海经商。他要自己决定以后的道路。

从现在总结当时的历史面貌,可以看出王玉锁做了正确的抉择。70年代末期到整个80年代,被称为“第一波个体户爆发时期”,即便摆个地摊也能发大财。

然而命运又一次对王玉锁开了玩笑。在此期间,王玉锁跟其他个体户一样,先后摆地摊售卖葵花籽、啤酒、女式背心以及塑料产品,却无一不是入不敷出。到1986年春节,他拿着仅有的100块钱去租车跑运输,人家却不愿租给他。

眼看自己浪费的时间已足够再考两次高考,王玉锁不免着急。而就在不知所措之际,他发现了一个商机:卖煤气罐。当时,既清洁又便捷的煤气罐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到后来甚至一罐难求, 谁家要是有个煤气罐,那是特别自豪的事情呢”,这句话,是80年代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

意识到这个市场红利后,王玉锁开始转运了。他用自行车将一套“体验品”带回小卖部,在门口贴了一张产品“小广告”。巨大的市场需求,迅速吸引了大批顾客前来体验。几天下来,王玉锁签下了40多笔订单。依据订单,王玉锁到城里进货,骑着车一家家送货上门——这大概是最早的线下体验、送货上门模式了。

经历两年的惨淡经营与劳苦奔波,王玉锁依靠煤气罐,终于赚到人生第一桶金——1000多块的净利润。这对于一般人或许不算什么,然而对于王玉锁,这代表了他彻底与高考应试分道扬镳。

1000多块,是王玉锁所有的原始积累。他要用这些钱逆风远洋,创造一种高级知识分子难以企及的成功。

最好的气源:西气东输

“新奥扩张的前提是气源,而西气东输是最好的气源。”1998年,当“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被原国家计委纳入重点可行性研究,王玉锁感慨道。

在此之前,新奥已经建立并运作多年。历经从煤气罐到出租车公司,再到燃气与太阳能公司,新奥的整体业态布局已趋近完善与成熟,其核心竞争也从抢占市场过渡到技术创新与研发。此外,新奥购买了自己的气井,让廊坊成为河北第一个享用管道天然气的公司;同时邀请了清华大学经济学院入驻成立课题组,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

至此,新奥的产品、技术、管理和研发团队均已就绪,整个生态的建立只差最后一环:进行外埠以及全国拓张。

但燃气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产业拓张无法像餐饮、服饰以及零售业那样便于操作。首先,气井并非随处都有,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存在的特殊性与稀缺性。其次,燃气的运输,就像电流穿过铜线,每一步的前进,都会有相应的损耗。最后,要保证燃气从气井里输出,进入到千里之外的家庭,并煮熟一锅喷香的米饭,线路选择、管径制定、投资、输气量、施工条件与技术等,无一不是需要慎重考量的硬性条件;而这些条件,无一不是对一家企业财力人力与技术的艰巨考验。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支持,换做任何一家企业,也不敢轻易做出拓张的决策。

故此,“西气东输”的提出,给新奥带来了最好的机遇:3000亿的总投资、每年120亿立方米的扩展规模以及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管道建设,它让新奥的一切难题在瞬间化解无形。

沐浴政策的东风,王玉锁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版图扩张。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有句话是: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能源抢占跟海洋争霸并无实质区别:谁掌控了燃气的源头,谁就是燃气霸主。因此,王玉锁在当年跑到乌鲁木齐蹲点考察三个月——那里是西气东输的起源,并最终一举拿下塔中、塔北的两口上等气井。

跟随西气东输的轨迹,国家将管道铺到哪儿,王玉锁就那那里抢建接入网。三年时间里,新奥在江苏、安徽和北京等地成立分公司,一举拿下25个城市的燃气经营权。2001年,新奥拓张的城市更是达到60个,总资产飙升至60多亿。

当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在全国有相当的影响力,品牌建设,是顺理成章的进阶战略,这对于新奥也不例外。

上高中的时候,王玉锁的成绩“稳居”全班倒数前三;现在做品牌,王玉锁的目标则是“前五”。

正数的前五。

“中国燃气大王”的诞生:品牌之路

2004年,距王玉锁下海经商已有20个年头。这一年,王玉锁推动新奥,进行“二次创业”。这个举动,将王玉锁送上“中国燃气大王”的宝座。

二次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将新奥打造成民族品牌;而打造品牌背后的原因,则是一名老外对新奥的质疑。

2003年,王玉锁为了让居民享有更好的燃气服务,就找到一家生产压缩天然气钢瓶的外企,希望“以市场换技术”,对新奥进行技术升级。

千禧年之后,“市场换技术”的热潮其实已从国家指导性政策中逐渐淡出。当时,各行各业都趋近饱和,竞争日益酷烈, “市场换技术”不得不为“双轨并行”的“自主创新”做出让渡。

因此,当王玉锁提出这个合作模式后,老外虽然口头答应,而心里不然:对于一家缺乏研发创新与核心技术的企业,他有理由心存质疑。所以老外最终只允许交换喷漆和阀门的技术,而不愿意公开其它技术。

老外的出尔反尔,如同19年前的高考;只不过,当年的王玉锁想到的是上天的不公,而这一次,他开始在自己身上寻找问题所在: 没有自主品牌,10年、20年后卖什么? 没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经营权合同到期后的30年又干什么?

在第二年,他找到答案:卖燃气。而气井总有一天会枯竭,特别是在“多煤、贫油、少气”的中国。既然煤多,那么只要拥有煤制气技术,便可一劳永逸解决气源问题,而且这对煤炭清洁利用也是一种贡献。而利用技术将原料进行分离、加工、废气回收,形成生态环保,也有利于新奥品牌的建立。

这听起来轻松,其实是世界难题。美国和日本早在“石油危机”的70年代就尝试过煤制气。但一方面该技术产生的后续污染严重,城市不同意;另一方面有损于煤的价格竞争力,市场不同意。这项技术,最终不了了之。

然而,新奥“二次创业”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投入20亿攻关这项被抛弃的技术。在当时,新奥一年的盈利也不过24亿,面对资金困难、员工反对以及攻坚困难的多重压力,王玉锁继续开展“交换”之路。只不过这次,他不再换技术,而是换人才,让人才自主研发技术。

王玉锁的一意孤行,还有一个原因。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与刚需产品,燃气资源基本上掌握在中国燃气和港华燃气两个国企和港企手中,民企很难有出头之日;在新奥“煤制气”研发的同时,央企华润燃气与国企昆仑燃气也加入其中。面对四座背景雄厚的大山,作为民企的新奥如果不在技术上进行攻关,就很难在未来的日子里分羹,更遑论成为民族品牌。

换来的人才,为王玉锁争了口气。截止2012年,新奥研发出了五种“煤制气”技术,这些技术不仅能从开采出的煤里气化燃气,还能直接在深井里直接将煤田变成气田。

不仅如此,新奥也找到了解决污染气体的办法。研发团队通过微藻将二氧化碳变成食用油和生物柴油,用技术将二氧化硫、碳氧化物焦油与灰渣合成为硫磺、氮肥、焦油和建筑材料。

“煤制气”的实现,让新奥在“燃气五虎”中脱颖而出,也让王玉锁在当年的个人财富积累到153.1亿,成为河北廊坊首富(从2012年至今,王玉锁一直是廊坊首富)。

2015年9月22日,王玉锁受邀陪同习大大访问美国。在整个能源行业,无论国企、央企还是外企,得此殊荣的,只有王玉锁一人。他的品牌理想终于在世界扬名。

2016年底,新奥覆盖区人口超过7200万,市值逼近600亿;王玉锁个人身价也突破300亿。

至此,他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燃气大王”——距他高考失利32年之后。

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面对怎样的障碍与失败,我们的生命总会得到绽放。

只要你热血未凉。

本文链接: http://www.yixieshi.com/85595.html (转载请保留)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